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 坤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核心提示

  科技兴则国家兴,创新强则民族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致力打造科技创新强市,把“聚焦聚力创新发展,抓牢抓实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强市”作为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大任务之一。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在建设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强市上实现新跨越”。

  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狠抓重点难点创新突破,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科技强市建设成效明显,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6月7日,烈日炎炎,睢县产业集聚区内,河南鼎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内一片繁忙景象。

  这样的一家科技创新型企业,生产的真空干燥炉、预热隧道炉等产品,是生产锂电池的必用设备。

  “如果我们停止供货,全国得有一半以上的锂电池生产厂家停产。”该公司生产经理、品质经理罗国富说。

  拥有400多项发明专利、70多人的研发团队、年产值4亿余元……一串串数字,表明这家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成绩。

  这家企业的发展,也是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

  一份骄人的成绩单更具说服力:目前,我市省级高新区达到6家,居全省第一位;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化基地7家,居全省第一位,实现县域全覆盖;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居全省第三位;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4家,国家备案入库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80家,省级创新龙头企业2家,省级“瞪羚”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省级及以上星创天地9家;省级科技创新团队9个,省级院士工作站5个,中原学者工作站3个;“中原英才”计划领军人才11人。

  成绩的背后是付出。我市成立了商丘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负责全市科技创新领域重大工作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把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科技创新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加大对创新平台、主体、人才的奖励支持力度,我市创新创业环境持续优化。

  全市先后成功创建柘城高新区、民权高新区、商丘高新区和虞城高新区。2021年7月,睢阳高新区和夏邑高新区获省政府批准。至此我市省级高新区达到6家,位列全省第一。今年,我市积极推进睢县产业集聚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现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提交省政府审批,高新区建设有望实现新突破。

  “十三五”初,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有3家,通过近几年引导培育,结合我市超硬材料及制品、民权制冷设备、虞城工量具、睢县智能终端、宁陵新型复合肥、商丘梁园生物医药与运动健康、夏邑高端纺织服装等特色产业,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达7家,居全省第一位。

  我市创新平台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0家,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建立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在18个地市中率先建立商丘科学院。

  创新主体培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4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达到280家。力量钻石、金振源电子2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海乐电子、国健医疗设备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河南省“瞪羚”企业。

  科技开放与合作工作持续加强,市政府与河南省科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战略合作。商丘科学院与商丘师范学院合作引进博士8名,为柘城县引进建立辣椒院士工作站,并与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家电研究院洽谈了合作协议。

  目前,全市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达到6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达到9家。选派科技特派员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省、市、县服务全市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员360余人,组建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14个,服务贫困村146个。

  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头供给。我市正着力推进国家高新区、重点实验室等载体平台建设。突出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商丘市农林科学院为依托,整合我市农业优势科研力量,建立“燧皇种业实验室”。着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企业服务日活动,争取高企、科小企业总数分别达到235家和320家。坚持“项目为王”,组织申报一批省级重点专项和“揭榜挂帅”、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专项,推行市级“揭榜挂帅”项目。着力培育引进一流创新人才。着力大幅提高科技研发投入,实现科技研发投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着力重建重振商丘科学院。加强办院体制机制改革,对接省内外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成我市科技创新的新平台、新阵地、新亮点。着力加强“科创城”和“双创综合体”建设。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建设“商丘智慧岛”决策部署,谋划建设区域性、地标性科创中心,六个省级高新区率先建成双创综合体。

  记者感言:

  科技引领发展,创新赢得未来。创新关乎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关乎民生福祉,关乎城市未来。

  近年来,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加快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教育强市建设步伐,壮大企业创新主体,集聚科技创新人才,推动科教融合发展,推动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新动能,取得累累硕果。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致力实现商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必须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支点,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培育高水平创新主体,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以创新牵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产业发展水平整体跃迁,实现商丘蝶变的“华丽转身”。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