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90后”职业农民成为种地“好把式”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王蕾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四月赏花,五月品果,眼下正是西瓜、甜瓜收获的好时节。6月8日,在永城市陈集镇李香庄村豫粮家庭农场,只见绿油油的瓜藤上,一个个圆润饱满的甜瓜掩映在瓜蔓中,香甜诱人的甜瓜挂满棚架,阵阵瓜香扑面而来。农场负责人陈显正在察看甜瓜长势。

  “你看,俺种的甜瓜不错吧,个个饱满脆甜!”谈起自家种植的甜瓜,陈显这位“90后”农民脸上挂满了自信的笑容,“农场目前种植的甜瓜品种是大黄冰糖脆,这个品种的甜瓜皮薄、脆甜,甜度能达到19度—22度,我们采用无公害化种植技术,每亩产量不低于1.5万斤,很受市场欢迎。”

  今年30岁的陈显是土生土长的陈集镇人,别看他年纪不大,却已经在庄稼地里摸滚爬打了十多年,是镇里有名的种地“好把式”。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作为一名职业农民,陈显把农业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他认为,只要敢于拼搏奋斗就能有成长的机遇,才会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认准了,就去干。乘着土地流转好政策的东风,近年来,陈显先后在汉臣、李香庄、练油坊、刘河等陈集镇多个行政村流转了4000余亩土地,成立了豫粮家庭农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花生、小米椒、儿菜、西瓜、甜瓜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同时,陈显还注册了“豫永红”商标,这让农场的收益越来越高。

  对于农场经营,陈显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直在致力于如何能够提高农场收入。在陈显看来,随着社会发展,农业种植已经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与传统种植方法不同,想要获得高收益,科学化管理固然重要,但种植技术也十分重要,需要经常学习新型种植技术,了解作物新品种,不断发展高效农业、智慧农业。就拿去年来说,陈显和镇里几位种粮大户外出考察学习时,偶然发现了大黄冰糖脆这个品种,经过考察后,陈显迅速将该品种引进了自家农场。今年,甜瓜喜获丰收,为陈显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陈集镇是农业大镇,近年来在陈集镇镇、村干部的努力下,逐渐发展了蔬菜产业园区,在蔬菜的种植、销售等方面都有比较稳定的渠道,为农民种植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陈显告诉记者,依托陈集镇良好的农业前景,农场发展越来越快。

  “陈显致富不忘乡邻,为当地群众树立了好榜样。”随行的李香庄村党支部书记邸诗亮称赞道。近年来,在陈集镇镇、村干部的帮助下,陈显还成立了永城市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当地几十位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岗位。

  陈时标是陈集镇一名脱贫户,这几年一直在农场工作,每月能有2000元左右的工资,对于他来说,工作轻松,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这让他很幸福、很知足。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民,更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接下来我准备优化农场种植模式,争取带动更多人致富增收。”谈及下一步发展,陈显信心满满。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