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权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农技师老李的致富经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王雪珍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6月8日,在民权县伯党乡伯西村村头,有二三十人正围着李启成收获的新麦夸个不停,纷纷讨要种田“秘诀”。

  李启成告诉记者:“我是从商丘农场退休的,1983年开始接触育种,那时候听农技广播,对里面讲的育种技术比较感兴趣,就自学,后来跟着百泉农专的老师学习,再加上自学、考证,现在已经拿到高级农技师证书了。”

  “这几年老李在这承包土地,农活都是雇村里的村民干,这里离家近,还能增加收入。平时老李对村民照顾有加,俺村里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该村党支部书记白志忠介绍说。

  “今年我这200亩土地,种植大蒜16亩,基本上每亩能收3500斤,一共能收5万多斤蒜。前几天杞县和中牟万邦的客户来考察,大蒜已经全部被预定了,今年受疫情影响,蒜价下滑到每斤1.4元,这十几亩大蒜能收入七八万元。”李启成说。

  土地流转以后,64岁的村民刘改真就在这里负责栽种、除草、施肥等,每天工资80元—100元,“以前都是去县城打工,早出晚归,家里人不放心。现在在老李这干活,能挣钱还能顾家,方便多了。”

  李启成说:“除了大蒜,我还种了100多亩小麦,小麦是‘民权58’,在麦收之前就已经被人预定为麦种回收了。”据悉,“民权58”是老李自己培育的第一批大批量种植的小麦,在民权周边提起这个品种,大家都赞不绝口。

  李启成表示,下一步,他还会在大蒜、黄豆上下功夫,把自己这些年学到的育种知识应用于实际。“今年大蒜已经收获了,等明年新培育的大蒜种下去,到时候产量肯定比今年更高。”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