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为扎实做好0—6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确保全市残疾儿童实现应救尽救,市残联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截至5月底,我市已接收救助2311名残疾儿童,完成省定目标的95.5%。
严格机构标准,规范服务阵地。市残联认真贯彻《河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和机构准入标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的工作机制,对新办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从机构开办资质、专业康复人员资质、服务场所设置、儿童康复训练评估,残疾儿童档案管理等方面严格审核,确保新申报康复机构管理规范,服务措施健全。
严格管理,树立质量意识。市残联要求康复机构严格管理制度,规范内部管理,加强风险防控。同时市、县两级残联加强了与康复机构的联络和监管,对各机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确保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填写规范,课程设计合理,训练项目到位,训练时长到位,训练效果明显,残疾儿童家庭满意。
强化人才保障,增强服务能力。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传帮带”的方式,加强对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积极参加省残联举办的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邀请知名专家到康复机构授课,市残疾人康复教育中心与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医专康复学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一支初具规模、技术过硬的康复专业队伍,为残疾儿童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正在逐步提升。
强化宣传,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影响力。市残联认真贯彻《残疾预防和康复条例》和新一期残疾预防计划有关规定要求,与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检查等信息,及时全面掌握疑似残疾儿童线索,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告知,实现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救助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工作制度。疫情期间,全市残联系统主动作为,分析研判疫情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影响,研究具体应对措施,确保了残疾儿童在安全、良好的环境中进行康复训练。疫情期间停止线下训练时期,机构对所有项目内康复家庭实施线上管理,实行停课不停训,对残疾儿童开展免费线上康复服务,疫情缓解后,及时按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复训后疫情防控预案,积极回访康复儿童家长,确保残疾儿童康复时长和康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