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睢县:一个“村改居”社区的华丽转身

本报融媒体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林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一幢幢居民楼鳞次栉比,一条条街道花草掩映。

  睢县城郊乡锦绣社区,前身一个占地1300余亩、327户1064人的村庄——郭庄村,经过6年的探索和变革,这里实现了由市区“边沿村”到“城中村”再到“社区”的美丽蝶变。

  针对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以种地为生的农民,住进社区成为市民,如何突破思想观念开启的新生活?

  “党建+服务,是变革的致胜法宝。”7月6日,锦绣社区党支部书记汤本安对记者说。

  2016年,郭庄村按照睢县城市建设整体规划,需要整体拆迁。住房、就业等问题成为村民关注的焦点。

  为解决群众的思想问题,城郊乡政府组织由副科级干部牵头,组成由包村干部、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参与的专项领导组,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按照“四有四带”原则,在村里发展入党积极分子7名,转正党员3名,该村党员增至51名。专项领导组组织成立党员干部服务队,逐户开展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

  “一想到住了一辈子的家没了,土地没了,我们住啥,吃啥,我们的孩子怎么办?当时说啥也不想拆迁。”该村86岁的村民赵秀芝说,经过干部多次讲解政策,打消了大家的后顾之忧,现在社区的生活比以前我们想象的还要好。

  在拆迁之前,社区先建起近350套安置房,统一安装水、电,完善基础设施,确保村民搬迁后能住得舒心。社区内的楼房外墙统一美化,道路硬化,小区美化、绿化,路灯、监控安装全覆盖,还建成文化广场2个。组织村里所有党员,实行党员对户、对楼栋的网格化服务和管理,让群众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群众搬迁到社区后,社区党支部依托睢县就业局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展家政、保洁、针车、电焊等就业培训,让失去土地的群众有一技之长。如今,社区已开展各类培训12期,拥有技工证书人员100余人,在开发区就业人员300余人,经商100余人,医疗、家政、小吃等从业人员400余人,已实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收入的局面。

  “自从我参加社区组织的培训后,我购置了三部挖掘机,以此发了家致了富,并于去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社区居民朱志强说,下一步他将主动带动社区邻里就业,共同致富。

  “我们年龄大了,别的活也干不动,社区干部就联系了鞋厂,把他们穿鞋带的活拿到家里干,一天也能挣50多块钱,给孙子买面包、买冰糕也不给儿子要钱了。”73岁的居民邢秀兰高兴地说。

  为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该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还建设了健身活动室、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站、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让居民活动有场所,读书充电有资料,休闲娱乐有地方。

  “今年我又协调资金6000余元,为社区添置16个腰鼓,16个盘鼓,充实2个娱乐队的器材。”商丘市卫健委驻该社区第一书记闫树秋说,近年来,她和村委一班人相继协调商丘市中心医院、睢县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到社区开展救护培训和演练,增强居民健康保护意识和急救处理知识;开展为8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活动,营造老有所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尊老敬老氛围;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和“文化艺术表演”活动,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如今,社区处处是花园、上班就在家门口、老年生活乐悠悠在该社区成为现实,社区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和自豪。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