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加强夏管工作 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 上一版 下一版  

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指导玉米病虫害防治。  本报融媒体记者 马晓伟 摄

  虞城县站集镇永犇家庭农场里,村民准备为玉米施肥。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摄

  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在演集街道李楼村查看秋作物长势。  何燕子 摄

  宁陵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走进张弓镇玉米田指导工作。  本报融媒体记者 高会鹏 摄

  一架植保无人机在睢阳区路河镇为秋作物喷洒农药。  本报融媒体记者 邵群峰 摄

  柘城县起台镇农户在玉米地里施肥。  张子斌 摄

  梁园区观堂镇刘庄村村民在为农作物喷洒药物。  本报融媒体记者 单保良 摄

  民权县北关镇吴庄寨村托管员在托管田内作业。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摄

  夏邑县会亭镇德农先锋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朱传海在查看苗情。  本报融媒体记者 韩 丰 摄

  睢县农技推广站站长王中玉(右)在白楼乡为群众讲解秋作物喷防要领。  本报融媒体记者 黄业波 摄

  2022年我国夏粮生产喜获丰收,为稳定全年粮食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眼下秋粮正茁壮生长,秋粮要高产,夏管是关键。盛夏时节,我市各县(市、区)正在抢抓农时推进夏管工作,为秋粮丰收打好基础。记者采访了夏管一线的农户、种植大户、农技人员等,看他们如何做好肥水管理,如何落实防灾减灾、防病治虫等措施,如何运用现代科技助力秋粮作物田间管理等。

  示范区

  夏管不松劲 秋粮长势好

  本报讯(记者 马晓伟 通讯员 刘青春)“感谢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的科技专家来给我们进行指导,真是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不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处理玉米病虫害。”7月17日,示范区贾寨镇种粮大户万建华激动地说。

  为科学应对阴雨寡照、高温干旱等的不利天气条件,确保玉米秋作物丰产丰收,7月份以来,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拿出钉钉子的精神,扎实做好秋粮田间管理,积极整合农技力量,加大组织农技员到田间地头宣传农业政策、讲解田间管理实用技术频次。 周集乡花生种植大户杨来强说:“7月至8月,是花生红蜘蛛的爆发期,花生红蜘蛛的危害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花生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当害虫数量达到20%时,应进行喷药防治,花生红蜘蛛可以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等喷雾防治,尽量能够喷施到叶片背面,防治效果好。” “7月、8月、9月这三个月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旱涝灾害、台风易发期和影响重发期。我们将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全力抓好夏管,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包村、包片,蹲点、驻村,制定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的秋粮田间管理技术意见,指导农户采取垄台撒施、人工垄台株间刨坑深施、垄沟追肥等多种方式科学追肥,重点抓好玉米大喇叭口到抽雄期墒情管理,旱浇涝排,发生高温干旱时要及时灌溉,谨防出现‘卡脖旱’,雨后也要注意及时排水。”张阁镇兴农农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大林提示农户。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刘广伟说:“我们加强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在防治草地贪夜蛾、玉米螟、大斑病等玉米病虫害时,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综合运用中耕培土、药物防治、清除病残体、设置诱虫灯等进行防。密切关注灾害天气的监测预警,早知情、早防备,减少灾害损失,重点防范夏伏旱、洪涝、高温热害、台风等自然灾害。”

  永城市

  农技专家田间开“药方”

  本报讯(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何燕子)7月16日,永城市演集街道李楼村农田内,广大农户正在田间开展秋粮作物的各项管护工作,除草、喷施农药,一派繁忙景象,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曹杰、农艺师李素梅,现场对农户开展技术指导和喷施作业要领演示。

  “眼下,及时开展化学除草是关键。为防止残留麦秸和根茬影响土壤封闭除草效果,对于封闭效果不好的大豆和玉米,我们提倡使用苗后茎叶处理的方式进行化除。”据曹杰介绍,大豆可采用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和苗后茎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化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地块进行灭茬处理后,优先选择苗前封闭除草方式,苗前除草效果不好的可进行苗后茎叶处理,苗后化除作业时,玉米带和大豆带之间要设置隔离装置,防止药液漂移造成药害,也可在此基础上更换防漂移喷头,提升隔离效果。

  “除草剂药害比较普遍,当药害发生后,叶片皱缩而扭曲,叶片上有灼烧状病斑,严重的生长点坏死,主要表现为作物生长发育受阻、抑制作物生长、产量品质下降、产品风味变劣等。”李素梅说,解除除草剂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可使用促进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生长素等,不能用抑制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多效唑、烯效唑等。

  “除了及时开展化学除草,还要及时进行旱浇涝排、科学化控、叶面补肥、综合防治病虫害。”曹杰补充说:“要做好秋作物适时收获,玉米在果穗中部籽粒乳线消失,基部黑层出现时收获;水稻在95%左右的谷粒呈金黄色时收获;大豆在叶片脱落、茎秆变黄、豆荚表现出本品种特有的颜色、手摇植株籽粒发响时收获;红薯应在霜降前收获完毕。”

  睢阳区

  无人机飞防为夏管“添翼”

  本报讯(记者 邵群峰)7月16日,在睢阳区路河镇马庄村的玉米地上空,一架植保无人机展翅飞翔,随着螺旋桨的转动,白色的药雾从机身下的喷淋头均匀地喷洒而下。

  “以前要打药都是靠人背着喷雾器打,费时费力不说,还找不到工人。区植保站帮忙联系的植保无人机,作业效率是人工的好几倍,今年,俺村2600多亩玉米都使用了无人机统一进行飞防作业,真是又快又好!”种植户马行舟乐呵呵地说。

  一架无人机,一把遥控器,这套植保“标配”让种植户们赞不绝口。随着农机具更新换代脚步的不断加快,睢阳区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达到90%以上,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通过农机具由机械化向智能化、无人化转变,为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三分种,七分管。针对近期高温多雨天气较多,农田杂草生长快、病虫害繁殖快等特点,睢阳区多管齐下,人技结合,科技赋能,扎实做好76万亩秋粮作物夏管工作,守牢病虫草害防治安全网。

  “前几天降雨大,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大豆虽然出苗齐,但长得还是有点慢,多亏了区里农技专家给支招,我家的200亩大豆都施了叶面肥。”高辛镇种粮大户胡群山说。

  近段时间,睢阳区农业农村局及时组织区植保站、农技站、土肥站和6个农技推广区域站的农技专家、农技人员80多人,实行包村联户机制,把“田间课堂”开到田间地头,为群众面对面讲授夏管技术。同时,农技人员与各村农业信息员及时进行田间巡查防治效果,掌握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早组织开展病虫害测报,因地制宜制订防治总体方案,指导群众进行同防同治、联防联控,实现“虫口夺粮”。

  目前,睢阳区已发布植保信息3期,有效指导了全区群众适时开展秋粮作物病虫害科学防治。

  梁园区

  抢抓有利农时 做好田间管护

  本报讯(记者 单保良)“今年,我家种植12亩大辣椒,眼下正是挂果期,治虫治病是这个时期的关键环节,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监测监看,发现问题及时管理。”近日,在梁园区水池铺镇龚庄村大辣椒田,潘翠霞一边翻看着辣椒秧,一边聊起了大辣椒夏季管理方法。

  从水池铺镇南边的龚庄村到最北边的大史庄村,清晨的阳光下,3万亩大辣椒长势喜人,田间晃动着勤劳的身影,该乡党委书记李永亮说,七八月是大辣椒黄金期,只要不出现自然灾害,今年还是个丰收年。

  在观堂镇刘庄村头一片玉米地里,一位村民正在喷撒农药。包村干部苗发新说:“眼下,全镇经济农作物长势很好,在前几天的一场大雨中,水利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庄稼几乎没有受灾,风雨过后,全镇群众开展了自救,排水护苗,基本没有缺苗断垅的现象。”

  在距离观堂镇10多公里的孙福集乡,坐落在黄河故道岸边的朱大楼、朱小楼等村庄的5000多亩小青菜正迎来新的一茬收获,一个挨一个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在剜菜。小青菜生长快,一年成熟八茬,收了上茬种下茬,收割完的蔬菜大棚里,农户用小型拖拉机开始松土翻地,颗粒化肥早已撒在黄土地上,被锋利的犁铧翻盖地下。

  在李庄乡张楼村头,几台小型挖掘机正在一个农田渠道间清理杂物,负责人是梁园区水利局干部。他说,眼前的这道沟渠通往引黄干渠,让李庄乡3000多亩土地旱能浇涝能排,目前正是“七上八下”防汛关键期,区水利局组织十多台挖掘机在全区农田沟渠进行清淤疏浚,确保汛期农田排涝。

  目前,梁园区28万亩秋粮长势旺盛,已组织10多名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帮助农民开展夏管工作,并对黄河故道大面积农作物进行飞防作业。

  夏邑县

  朱传海:把丰收牢牢抓在手中

  本报讯 (记者 韩 丰 通讯员 周明欣)“今年麦收,我们合作社3000亩优质小麦平均亩产1430斤,创历史新高。夏粮的丰收,更鼓足了我们的干劲,目前,我们正全面加强玉米、大豆等秋季粮食作物的管理,力争秋粮再获丰收。”7月17日,在夏邑县会亭镇德农先锋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玉米田里,该社理事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朱传海说。

  今年麦收后,会亭镇持续干旱,玉米等作物迟迟不能播种。面对严重旱情和异常的高温天气,有的合作社成员有靠天等雨的思想,选择“躺平”。对此,朱传海多次在微信群内做动员,他说:“春争日,夏争时,夏播作物具有生长期短、对水肥要求高等特点,管理要抢抓一个‘早’字。”他要求合作社成员以实现秋粮丰收为目标,动用所有机械设备开展抗旱抢种。在朱传海的正确引导下,一些合作社成员吃住在机井边,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3000亩土地的抗旱任务,并采取“浇一块,种一块”的方式,保证了玉米、大豆的适时播种,实现了苗齐苗壮的目标,为秋粮丰收奠定了基础。

  玉米播种后,管理不可放松。天气虽然炎热,但朱传海和合作社一班人每天到田内巡查,指导社员开展化控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目前,合作社内土地全部完成了化控除草,并对病虫害普防一遍。

  为保证玉米等夏秋作为丰产,朱传海对土壤开展检测,根据设定产量,定制配方肥,合理施肥,促进玉米的高产。对朱传海的严格要求,一些合作社成员颇有“微词”,“跟着朱传海搞粮食种植经营,虽然挣钱,但他的要求也严苛,我都有点不适应。”合作社成员崔建峰说。

  对此,朱传海有自己的看法,他说:“土地是合作社成员增收的重要资源,让社员能增加收入,是我这个理事长的责任。同时,合作社作为新型经营主体,承担着粮食增产增收的重要任务,我们合作社作为全国示范社,一定要扛牢粮食安全的责任,就算是多付出艰辛和汗水,也要努力实现粮食丰产增收。”

  虞城县

  林广付:种田致富有一手

  本报讯(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我们实行的是玉米和大豆套种的模式,今年预计玉米产量在500公斤左右,大豆亩产150公斤左右。玉米不减产,还多收了150公斤大豆。”7月17日,虞城县站集镇林阁村的永犇家庭农场里,负责人林广付自信地说。

  2016年,虞城县站集镇林阁村民林广付,通过流转土地,建立了虞城县永犇家庭农场,从事肉牛养殖和玉米、小麦、大豆的种子繁育。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流转土地6000余亩,肉牛养殖近600头的中型农场,带动周边700户村民实现增收。

  林广付的家庭农场主要业务为培育作物良种,其中优良麦种的对口接收公司为虞城佳美农业公司,培育优良豆种的对口接收公司为山东菏泽种子公司。农场实行种养一体结合、生态循环的种植养殖策略,将牛粪作为庄稼的肥料,小麦收割后所剩余的麦秸也作为牛饲料。

  经过多年努力,林广付慢慢摸索出了一条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农场、农场连农户的产业化扶贫新路子。从种植基地到专业合作社到交易市场再到困难户,通过层层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环环紧扣的产业扶贫链条,同时也减少了农民单独种植所带来的种植风险和市场风险。

  林广付透露了自己在夏播秋收管理上的秘诀:大豆玉米套种,实现作物高低协同、一地双收,真正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大豆出苗后,由于高度不及玉米,会给密集的玉米带来充足的光照和充足的通风。夏种之前准备化肥种子,化肥与种子同播,刚出苗就用飞机喷雾,杀地虫、地老虎等保全苗,然后除草,用现有除草剂,大豆和玉米一定隔开用药,保证苗均、苗齐、苗壮。

  “俺在这工作主要就是施肥、除草、喂牛。活不重,每月还有工资,俺心满意足了!”林阁村民林宗四高兴地说。

  近几年来,林广付的家庭农场为周边700余户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其中脱贫户有76户,人均每月收入3000余元。

  宁陵县

  技术人员下沉服务促夏管

  本报讯(记者 高会鹏)“你这个大豆不是病害,是你飞防时给玉米地喷除草剂时被风吹到大豆地了,导致叶面发黄干枯,赶紧用硫酸二氢钾加芸苔素促进生长,应该还能修复。”7月17日,在宁陵县张弓镇黄庄村农田,农技人员吕厚军正在给永润家庭农场负责人王永录讲解秋作物管理要点。

  王永录是当地闻名的种粮大户,他集中连片承包土地面积700亩,粮食年总产量78万公斤,粮食年销售产值180万元,全程机械化生产率达到95%。

  与王永录的家庭农场一样,宁陵县的土地流转大户和种粮大户,都与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非常熟悉,有任何种植技术方面的问题,一个电话专家就来到现场指导。

  “我们加强农情调度,组织农技专家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查灾情,及时发布农情信息,及时发布田间管理技术。”宁陵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周忠华说,该县成立了秋季粮油生产领导小组、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和农资监管小组,实行分包责任制,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包片,股站长分包乡镇,技术人员包村,及时解决生产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与此同时,宁陵县专家技术指导组定期开展巡回指导和生产形势研判,及时发布阶段性田管技术措施,抽派100名科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面对面技术指导,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引领广大群众适时搞好化学除草、合理施肥、科学化控、病虫绿色综合防控等关键配套措施的落实,提升粮食生产科技含量。

  宁陵县在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加强农业、气象、应急和水利等部门沟通会商,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指导群众落实防灾减灾各项措施。加大对农资制假、售假、售劣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农民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目前,全县秋粮作物已完成化学除草36万亩,浇水76万亩次,追肥43万亩次,病虫防治52万亩次。

  柘城县

  高标准农田建设守住群众“粮袋子”

  本报讯(记者 蒋友胜)“我去年又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了一茬麦子后,全部种了玉米。这次流转的土地,恰好赶上去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田间地头挖了排水沟渠,往年每逢雨季,我就害怕,今年雨季,我一点也不担心了。”7月18日,在柘城县大仵乡张白村的玉米地里,种粮大户崔电举高兴地说。

  崔电举就是张白村人,很多年前就开始流转土地进行集约化耕种。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家里的地没人种,崔电举就把这些土地流转过来,统一耕种,相对于其他村的土地,崔电举流转土地的价格较低。崔电举说,他流转土地的价格低,年轻人外出务工不愿意耕种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村的地都处在低洼地带,逢雨季就淹,秋粮作物产量低。

  2021年以前,每逢雨季时,崔电举就要准备大量的抽水泵,一旦下雨,就要对发生内涝的地块进行排水。由于没有排水渠,雨水都渗到了地下,好多抽水排涝的方式并不能起到很大作用。

  2021年春,柘城县将张白村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实行整体规划、连片开发,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这里的农田拥有了防洪、抗旱、减灾的排灌体系,彻底改变了雨季易涝的状况。今年下两次大雨,崔电举打着伞在田间地头查看,雨水全部经过排水沟渠顺利地排了出去,田地里一点积水也没有,也没有发生内涝。

  “往后种地,就省事多了。”崔电举说,“现在种地有播种机,收割时有收摘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怕涝也不怕旱,我们农民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

  崔电举介绍,玉米比较好管理,基本上不会发生大的病虫害,施肥一般也是用机械喷施叶面肥,对于防治病虫害的信息,柘城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会定期发布防治信息,农户注意提前预防就行了。

  民权县

  土地托管“管”出新气象

  本报讯(记者 闫鹏亮 通迅员 朱士刚)“保忠,俺家的夏玉米该打控旺素了吧?麻烦你安排人给打一次,多少钱我用微信转过去。”7月19日,在外务工的民权县北关镇吴庄寨村村民吴金聚打电话给该村土地托管员付保忠说。

  眼下,“土地托管”新兴行业在北关镇火了起来,付保忠就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一员。土地托管员把外出务工、经商及因忙于其他事务村民的土地接收过来,帮他们打药、追肥、除草、灌溉等,可以按次付款,也可以按季结算,虽然形式不一,但农田事主和托管者双方受益,实现双赢。

  “现在村民一般都是麦收返乡,麦收后随即种上玉米就出外务工了,夏玉米根本没人管,庄稼都是望天收。有了这个托管服务可好了,土地托管员都是科学管理、生产,粮食不但产量高,而且品质还好,能卖上个好价钱。”张道口村村民张玉金说。

  该镇郭庄村网格长刘冠军看到了商机,带领村里的4名网格员在2020年3月初就成立了“郭庄村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社”,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支付相应的托管费,村民就等收获时在自家的地里往家拉粮食了。托管合作社从厂家直接为村民购买种子、农药、化肥,这样既保证了种子、农药、化肥的质量,又因直购量大省去了中间的很多环节,价格要比市场上便宜了许多。同时,在技术方面,合作社与省内的两所农业科技院校联姻,以提供农业科技的支撑。 北关镇政府发现这一农业托管模式后,马上安排农业科技人员组织托管员们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向他们推广农业科技新知识、农作物管理新技术。把他们培养成既是让村民信任的托管员,又是合格的农业科技员。

  土地托管员的出现,彻底破解了村民外出务工与在家种田的矛盾,常年在外的务工人员省去了因庄稼返乡的奔波,同时还有效遏制了当前农村出现的人走田荒、秋粮减产的被动局面,土地管托,让农业“管”出了新气象。

  睢县

  科技助力病虫害防治

  本报讯(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7月16日,在睢县白楼乡大蒋楼村玉米大田里,该乡海涛农机合作社机手王茂阳正在操纵着植保无人机进行“药肥一体化”飞防管理作业。

  “当前正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由于近阶段天气湿热,也是玉米螟虫、小菜夜蛾、青虫以及顶腐病等病虫害多发、重发期,我们按照睢县农村农业局科技人员的指导,现开展第二轮防治工作。”王茂阳说,为做好今年的秋粮病虫害防治,该社整合4台植保机,聘用4名大学毕业生机手,除完成合作社流转的400亩秋粮作物飞防作业外,还承担睢县南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以及白楼、平岗、长岗、河堤等乡镇的飞防管理服务。

  睢县农技推广站站长王中玉说,睢县为加强病虫害防治,确保秋粮有个好收成,组建了120人的科技人员队伍,深入到20个乡(镇),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技术服务,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现场“把脉问诊开药方”,针对早期干旱、苗弱的现象,建议农户及时追施每亩10公斤至15公斤尿素,加快幼苗生长。以培训会的形式,为合作社负责人、种粮大户讲解防治知识,培育新型科技农民,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利用微信、电话远程指导,并通过电视开办知识讲座栏目。以国家示范合作社——海涛农机合作社为龙头,发挥12家农机合作社植保专业服务组织作用,整合所有植保无人机、大型喷杆喷雾机,对全县各乡镇、各村委会以及1.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园区划分飞防服务区域,有序开展除草剂喷施、病虫害防治、叶面追肥等秋粮田间管理作业,实现县域病虫害防治全覆盖。

  截至目前,该县已举办电视讲座10期,开展种粮大户等大型培训班3期,收益人员达1.6万人次,全县64万亩玉米、18万亩花生、3.6万亩大豆、3万亩红薯等秋粮作物已普防一遍,第二轮防治工作正在进行。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