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早上5时许,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李忠信、耿思玉等几名监测人员,就扛着监测监控设备到达鸟类监测地点,隐蔽在芦苇丛中近距离观测鸟类的活动,用镜头记录着鸟类的“起居”,这仅仅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李杰介绍,夏季6时到9时是鸟类觅食的时段,鸟类活动最活跃、最频繁,13时至19时是鸟类归巢的时段,每天都要抓住这两个时段做好鸟类监测,对鸟类的监测工作不分早晚,不分周末和节假日。
每年进入5月份后,鸟类进入繁殖期,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是国际重要湿地,作为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栖息繁殖地,青头潜鸭的繁殖状况备受社会关注。根据工作人员的监测,截至7月20日,今年已监测到青头潜鸭繁殖巢33个,成功繁殖幼鸟72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巢数增加27%,幼鸟增加22%。2月8日,监测到新鸟种赤嘴潜鸭;5月20日,监测到新鸟种黑喉石鵖;7月10日,又监测到新鸟种蓝翡翠,并成功繁殖。与2019年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时相比,新增鸟种15种,其中新增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种,分别为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新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种,分别为黑翅鸢、震旦鸦雀、棉凫,鸟类种群数量增加了3万余只。
近几年,民权县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按照“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永续发展”的原则,努力做好湿地保护、湿地修复、科普宣教和科研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被授予“中华青头潜鸭保护地”称号;2019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顺利通过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国家级湿地公园关键工作的验收;2020年9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公告,指定民权黄河故道湿地为国际重要湿地,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成为全国64处国际重要湿地之一,也是河南省唯一一处国际重要湿地;2021年,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被授予“生态教育基地”称号;2021年7月7日—9日,新华社对黄河故道生态保护成效进行了全球中英文现场直播;2022年5月2日,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新闻栏目以《耿思玉:行走的鸟类“百科全书”》为题,进行了时长5分钟的新闻特写报道,聚焦民权县黄河故道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护鸟员耿思玉守护青头潜鸭的故事。
民权黄河故道湿地生态逐步向好,得益于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各项科学保护措施的落实。
该县在湿地范围内建设了高清监测监控系统,安装了高清摄像头和警戒驱离系统10台套,实现对湿地的全天候全覆盖监控。安装围网1.5万米,建设人工鸟岛10座,在湿地南北各开挖一条长23千米、宽5米的截污沟,栽植了长23千米、宽300米—500米的生态涵养林等。
下一步,民权县将紧紧依托全省唯一一处国际重要湿地这块金字招牌和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这张名片,保护好湿地原生态,切实维护生物多样性,把民权黄河故道湿地打造成为世界青头潜鸭的诺亚方舟,持续写好鸟类保护这篇大文章。同时,依托民权黄河故道湿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建设黄河故道康养基地和湿地科普宣传馆,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吃好生态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