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开套袋,举起果夹,一颗颗拳头般大小的浅黄色冬桃被采摘完毕后,本年度的桃子丰收梦想实现。11月16日,看着最后一批装箱待售的冬桃,潘兆宇和家人们脸上盈满幸福的喜悦。
潘兆宇,34岁,永城市日月湖街道办事处郭张庄村老潘家冬桃园负责人,种桃致富能手。9年前,他返乡创业,和家人一起在侯岭街道办事处和日月湖街道办事处交界处的郭张庄村李菜园承包40余亩土地,种植冬桃等桃子品种。历经春夏秋冬、雨雪风霜、摸爬滚打,种桃第3年,桃树开始挂果,随后6年,年年丰收。
丰收源于勤劳。为了确保桃子质量产量“双线飘红”,潘兆宇和家人长期吃住在桃园,从剪枝、施肥、疏花,到植保、定果、套袋,再到采摘、挑选、销售,一大家子全程参与,亲力亲为。
“今年光套袋就用了50万个,雇了本村和周边村庄40多名村民套果,前前后后忙活了1个多月。套袋的工钱是多劳多得,每人每天能套3000个左右,大约能挣200元。”潘兆宇笑着说。
勤劳结出致富果。在家人、工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年6月至11月,油桃、黄桃、蟠桃、水蜜桃、冬桃等品种陆续采摘上市。潘兆宇介绍,以主打的冬桃为例,这种桃子在9月下旬上市,11月中旬结束,亩产3000斤至5000斤,总产量十多万斤到二十万斤,亩均效益上万元,它的口感脆甜、味美,既能让游客到桃园体验采摘的乐趣,也能满足市区水果店和生鲜超市的销售需求,市场反馈较好。
除了种好桃子,潘兆宇还在桃园里积极探索“种养结合”模式,林下养鸭和种植的无花果均已初见成效。
今年采摘结束,意味着新一轮工作的开端。这不,潘兆宇和家人将要进行剪枝工作,为明年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按照桃树生长周期,今年刚刚进入盛果期。下一步,我们将稳扎稳打,打造冬桃品牌,带动更多村民增收。”关于未来,潘兆宇这样规划。
在永城市,还有不少像潘兆宇这样的新型职业农民。他们扎根乡村,善于学习,踏实能干,高质量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带动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增收致富之路,有效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