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永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永城市精细化管理让城市更有品质

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刘 丹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规划停车位、整治强弱电线、落实门前“五包”、整治市容环境……对于一座城市来说,“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2022年,永城市城区的环境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智能化,数字赋能城市管理迈入信息化新征程。永城市连续3年增加智慧城管的资金投入,建成了全省领先的智慧停车管理综合示范项目,累计建成路侧智慧停车泊位1000余个、智能停车场11个。提前谋划布局城市级新能源智慧充电综合示范项目,2022年全面谋划10个一体化停车和新能源充电站点的项目选址,积极协调推进建成4座智慧新能源充电站建设。2022年,为6000余辆共享单车升级了电子围栏定位技术,施划蓝色专用停车位400余个,增加车辆停放引导指示牌150余个,配备了专用头盔4000余个。

  无线化,弱电治理基本实现一眼净的目标。经过连续3年的奋斗,永城市强弱电治理工作基本实现了主次干道和相对较宽街道一眼净的目标。2022年,完成了光明路、中原路等5条道路和张寨市场、百花社区等6个片区弱电治理任务,共拆除弱电线电缆68万余米,拆除钢绞线4.4万余米,拆除废弃线杆1000余根,集中入地入管43万余米。

  网格化,“一网统管”让城市管理高效运行。永城市坚持网格引领、信息互通、高效联动、统筹推进的原则,实现“网中有格、格中有人,责在格上定、事在网中办”和“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队、难事不出局”的工作目标。探索实施了门前“五包”责任制,从包净化、包绿化、包美化、包看护、包秩序等5个方面划定了责任区域,利用10天时间完成1.5万余块门前责任牌和责任书的安装和签订。积极整合网格数据信息,实现一网统管、一屏调度、一级管辖、快捷高效的目标,真正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联得紧”和全面监管、快速反应“动得快”的联动机制。

  精细化,“绣花精神”织出城市文明新画卷。永城市严格按照门头招牌提质三年行动计划,落实门头招牌批前指导、事中督导和批后验收制度。2022年,拆除污损锈蚀的门头600余处,指导审批新装门头牌匾1845处、大型户外广告6处。建立项目联合监管报备制度和无人机辅助执法,全程跟踪留痕,对违建行为实行零容忍,全年共拆除各类违法建筑1万余平方米,有效震慑了阳光房、临时房的建设势头,遏制了无序违法建设的问题。严格落实扬尘污染管控防治措施,现场查处不按规定落实餐饮油烟管控措施的案件40余件,建立健全了重污染天气扬尘管控措施和长效机制。坚持城市管理常态化措施不放松,集中治理占道流动经营3000余处、清理橱窗广告1800余处、拆除破损的门头广告字牌1000余处、清理杂物1000余车、拆除地锁石墩1200余个、拖离锁扣违停车辆3000余辆,协助职能部门解决分包责任区内的问题3000余次。

  温情化,以情动人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城市。永城市城市管理局牢固树立“我为人民管城市、管好城市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深入社区、广场、商铺“一对一”“面对面”服务商户和群众,认真倾听群众对城市管理工作的问题诉求和意见、建议。对违法停车系统进行迭代升级,通过在线支付平台即可缴纳罚款,同时,在违停车辆被执法人员下达《违法停车告知单》后,会在第一时间发送提示信息,车主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上传到场照片可免予处罚,“10分钟免罚期限”让执法威严的同时不失“温度”。在市区建成8处便民服务站,集中受理和处置城市管理领域的政策咨询、便民服务和案件申诉,实现一站受理、一窗办结、集中服务、快速机动,真正将便民服务站建成沟通交流的平台、服务企业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拉近了城管和群众的干群关系。

  如今,漫步在永城市城区,城市面貌有了新的改观,城市品质有了新的提升,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