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李元宝返乡当“牛倌” 做大“牛”事业

本报融媒体记者 邵群峰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1月31日,冬日和煦,碧空如洗,睢阳区毛堌堆镇元宝肉牛养殖场里,百十头“过渡牛”正在懒洋洋地踱步、晒太阳。牛棚内,养殖场老板李元宝正在给母牛和牛犊喂草料(如左下图,邵群峰 摄)。

  “从开始养牛到现在,8个春节我都是在养殖场过的,每年都是回市里的家吃顿年夜饭就回来。”李元宝说,“养殖不光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细发活’,操心必须得到位才行。”

  据介绍,牛场至今没有聘请技术人员,配料、防疫甚至给牛看病都是他亲力亲为,全身心投入的他每天吃住在牛场。正是因为这样,每头牛的口味、习性及身体状况他都了如指掌,养殖场也因此一直处于良性发展状态,并为当地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5年,由于家庭原因,“北漂”20多年的李元宝将苦心经营十几年的北京两个旺铺转给了别人,回到毛堌堆镇陈凤仪村的老家养起了牛。8年来,李元宝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刻苦钻研的劲头,成功实现由“门外汉”到“行业通”的华丽转身。继当选睢阳区人大代表后,他又先后荣获睢阳区“五一”劳动奖章,被评为睢阳区“新时代优秀乡贤”、商丘市劳动模范等。

  据了解,元宝肉牛养殖场占地20亩,共5个牛棚,始终保持着约260头的存栏量,年销售额2000多万元。为消耗牛粪,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李元宝又承包了牛场周边的120多亩土地,以养带种、以种促养,为肉牛种出了好“口粮”。

  “受疫情影响,近几年养殖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我们牛场没有盲目扩张,而是采取多元化销售,通过减低成本增加效益。”李元宝说。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前景,李元宝非常看好,“今年,所有的养殖行业应该都会迎来反弹,并进入上升期。我会一直干下去,争取带动更多人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再出把力!”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