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把式”干劲足

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王蕾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立春时节,行走在永城市陈集镇,家家户户门口,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十分喜庆,新春的年味儿还未散去,田间地头处,抢抓农时的农民们已早早走出家门,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2月7日,在芦庄村天成种植专业合作社,只见该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万敬超和工人正忙着为塑料大棚覆膜,为栽种西瓜苗做准备。万敬超是一名种地的“好把式”。据了解,前些年,万敬超一直从事经济效益比较稳定的辣椒、红薯等特色作物种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资金投入的加大,越来越多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些农民抢抓有利时机,通过学习新技术,引进新品种。万敬超就是一个例子。用他的话来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农闲时,他经常与当地一些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学习,不断引进良种,提高农场收益。

  “之前受疫情影响,种植蔬菜效益没有早几年好,去年在和镇里几位种植大户外出考察后,决定今年种植西瓜、甜瓜等一些高经济作物。这不,去年下半年就和山东的育苗基地签订了协议,这几天等西瓜苗一到就能栽上了。”万敬超笑着说,“以前种地需要良好的技术,随着科技发展,农民种地不再局限于种子和技术,大家已经改变了传统耕作方式,习惯了有问题找专家,靠技术解决难题。今年我还想多出去学习,多引进良种,增加收入的同时为家乡多做些贡献。”

  近年来,陈集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种植能手的技术和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头脑,培育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为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