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农技专家下基层 田间把脉开良方

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凌伟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人勤春来早。随着气温回升,我市936万亩小麦陆续进入返青关键期,按照《商丘市2022年春季麦田管理指导意见》要求,连日来,我市4个小麦生产专家技术指导组分别组织农技专家深入各县(市、区)田间地头开展小麦苗情调查,指导农民分类分田适时科学开展麦田早春管理,推进春季麦田管理顺利进行。

  2月7日,市小麦生产专家技术第二指导组组长、市植保植检站站长肖涛带领范慧娟、陈杰等农技专家先后来到梁园区李庄乡、双八镇,结合不同地块的苗情、墒情和当前一段时间内的天气特点向村民普及小麦管护知识,开展面对面、手把手技术指导。

  1月31日至2月3日,市小麦生产专家技术第一指导组组长、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吴振锋组织农技专家赴睢阳区、示范区、虞城县、宁陵县、民权县等地,就当前各类麦田小麦长势、受冻害、土壤墒情、病虫害发生等情况开展调查,农技专家针对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遇到的疑难杂症,现场“问症把脉”,解决技术难题,同时做好农业新知识、新政策的宣传,为农民春耕生产提供技术保障,夯实夏粮丰产丰收基础。

  针对我市小麦苗情,市小麦生产专家技术指导组专家表示,受惠于我市小麦播种基础良好,出苗整齐,基本苗充足,播后光热条件好,冬前生长充足,目前主体麦田群体充足,个体比较健壮。通过调查,小麦纹枯病、蚜虫等病虫害有所发生,部分麦田存在缺苗断垄现象,特别是部分地块旋耕整地质量较差,造成土壤较虚,播种较深,影响了小麦出苗。部分麦田基本苗偏多,部分地块存在播种偏早或播量偏大现象,导致群体偏大,存在轻度冻害、表墒不足等问题。

  就当前麦田存在的问题,专家建议,对部分播期偏晚的麦田,冬前积温不足是影响培育壮苗的主要因素,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对播期偏早或播量偏大、群体过大过旺的麦田,要及时进行镇压,控旺转壮。对于悬根苗麦田,以及耕种粗放、坷垃较多及秸秆还田的地块,视土壤墒情,要适时浇水补墒。对于地力差、施肥不足、群体偏小、长势较偏弱的麦田,要结合浇水追肥,一般亩追尿素10公斤左右,以促进生长。搞好病虫害防控,适时开展化学除草。对冬前麦田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要根据杂草发生情况,在气温回升后小麦起身前,选择对路药剂,进行科学防除;春季要加强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地下害虫、麦蜘蛛、麦蚜等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市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人表示,小麦返青期是构建合理群体、促进苗情升级、实现稳穗增粒的关键时期,将进一步加强麦田管理措施宣传指导,广泛发动群众,推进春季麦田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为我市夏粮丰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2月7日,市小麦生产专家技术第二指导组到梁园区李庄乡、双八镇田间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本报融媒体记者 张凌伟 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