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被称为人体继心率、血压、脉搏和呼吸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疼痛如得不到及时缓解,可能会引起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血压升高、心动过速、眩晕甚至休克等,严重影响人体正常生活。药物是治疗疼痛的主要方法,其中非甾体抗炎药是最常用的治疗疼痛的药物。对于这种常见的疼痛治疗药物,您真的了解吗?
非甾体抗炎药主要用于牙痛、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及月经疼痛等。常见药物有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吲哚美辛、布洛芬、安乃近、对乙酰氨基酸等,非甾体抗炎药作为家中常备的药物之一,在使用时应注意该类药物具有“封顶效应”,意思是当用药剂量达到最大剂量时,再次增加药物的剂量不但不会增强止疼效果,相反药物毒性反应将明显增加,因此不宜超剂量使用,如临床中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急性肾损伤。另外,该类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不推荐两种联用,因为同时使用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不但不会增加疗效,而且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该类药物最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损伤,如您有胃肠道不适或者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应尽量优先选择美洛昔康、塞来昔布、尼美舒利等药物。
总之,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时应尽量减少剂量,缩短使用时间,且使用时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肾功能。另外,老年人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的高危人群,使用时尤其应注意服用疗程、药物剂量等因素,采用最低的有效剂量和尽量短的疗程以减少非甾体抗炎药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