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兔年的春节是热闹的春节。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压抑了三年的消费热情在今年春节得到了集中的释放,餐饮消费、文旅消费、大宗商品消费均呈现出火热的景象。
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对度过了疫情影响的社会来讲,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将受疫情影响的发展进度补回来,并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率的发展提速,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过程中,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更为突出。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消费环境优获得感强愿消费。”
扩大消费,就要提振消费信心。提振消费信心,就要打好“组合拳”——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完善供给渠道、搭建新消费平台、保护消费者权益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方面。以上所有措施,都离不开诚信环境这个基础。
消费活动离不开市场环境。在买卖双方的交互关系中,诚信的环境既是基础,也是促进消费持续扩大的动力。无论是餐饮消费方面的食品安全或是足额足量,还是文旅消费中的服务质量,亦或是汽车等大宗消费的产品质量,无不与企业和商家的诚信有关。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预付消费、个人信息保护等,也都检验着商家的诚信和市场的良心。
提振消费信心、促进消费恢复、加快消费升级,都离不开诚信环境的营造。营造诚信的环境,就要加强对消费者权利保护的力度,让消费市场更加透明公平,让消费品质量更好价格更优,使消费者在消费中无后顾之忧,让消费更加安全。相关部门在制定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中,也更应重视对市场主体诚信行为的培养、督导和检查,打造消费活动诚信闭环,让诚信充满消费的全过程。如此,消费复苏的动力才会更加强劲,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也将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