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第一时间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

本报融媒体记者 戚丹青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第十一届“商丘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商丘日报社融媒体时政记者 李娅飞

  翻开《商丘日报》,你会经常在时政要闻版看到一个记者的名字,那就是“李娅飞”。作为商丘日报社融媒体时政记者部副主任、记者,她十几年如一日,默默地将手中之笔磨砻砥砺,第一时间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只因对新闻职业的敬畏和热爱。

  “在进入报社之前,我最不喜欢看的就是时政新闻,觉得枯燥无味。直到我沉下心,潜至时政报道深处时才发现,时政报道就是‘最大的民生’,因为它为政治经济把脉定向,为社会民生保驾护航,解决的是与最大多数人息息相关的大问题。”李娅飞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自2007年大学毕业后进入报社工作至今,李娅飞一直坚守在时政记者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勇于创新,采写了一大批接地气的鲜活稿件,为商丘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近年来,老旧小区升级改造一直是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民生工程,多次被列入市委常委会议和政府常务会议进行重点研究部署。为了摸清改造底数、了解改造进度,以及老百姓在改造过程中有哪些意见和建议,李娅飞除了在会上掌握第一手资料外,还多次走访相关职能部门,深入十多个居民小区进行深入采访,并相继在《商丘日报》要闻、民生、综合新闻等版面进行详细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热烈反响,群众纷纷对老旧小区改造这一惠民举措、利民政策点赞。

  也许有不少人对时政新闻都存在着误解,以为每天在会议室开会、看文件、抄材料,记者很轻松就能写出新闻报道。其实,时政报道具有严谨性、时效性、复杂性的特点,是业内公认艰苦、耗时的工作,废寝忘食对于时政记者来说是“家常便饭”。十几年来,李娅飞从不午睡,这是赶稿养成的习惯。

  对于一位女性来说,在职场上可以一往无前,但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一定是留给孩子的。谈起女儿,李娅飞充满愧疚。她说,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得了流感,她因为工作太忙,只在小区诊所给孩子拿了点药,谁知孩子一直持续高烧,最后由于治疗不及时而患上重症肺炎。单位领导得知情况后,立马让她放下所有工作,专心给孩子治病。

  “家人和领导的大力支持给了我无畏前行的勇气,让我能心无旁骛地工作。在融媒体时代,我将努力学习、不断探索,把党和政府的声音更快地传递到千家万户。”李娅飞如是说。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