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时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减灾委员会主任 薛凤林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2023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5月6日至12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范灾害风险 护航高质量发展”,旨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社会各界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要深刻认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大意义。党中央高度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抓好防汛救灾、加强应急管理等方面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强调“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关系国计民生,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工作的紧迫性、重要性,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树立风险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积极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坚决扛牢防范灾害风险的政治责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科学精准应对重大灾害风险,尽最大能力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有力有效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隐患。防范灾害风险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济社会稳定的预防手段,是共享全面小康硕果、守护美好家园的重要基石,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必须常抓不懈、一抓到底。首先,坚持预防为主,主动防范自然灾害风险。预警监测是预防和减轻灾难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早预警、早预防、早应对、早处置”至关重要。要坚持抓在日常、防在日常,切实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宁愿十防九空,不可一日不防”,重大险情之前及早发布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为群众避险转移赢得时间、赢得主动。要提升灾害信息员专业化水平,严格落实灾情统计报送责任,明确信息报送渠道和时限要求,杜绝灾情信息的迟报、漏报、瞒报,确保灾情信息全面准确。要深刻汲取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切实增强“防大灾、抢大险、救大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和激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城乡居民等各类主体积极性,从源头上防范化解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其次,坚持深入一线,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整治。要聚焦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组织专业队伍,做好城乡社区、学校、医院、敬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筑工地、旅游景区、火车站、城镇燃气、城市地下管网等重要工程设施的风险隐患排查。要强化属地、行业责任,坚持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坚持边排查、边应用、边见效,将各类风险隐患发现在基层、解决在基层。要明确各类自然灾害风险隐患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针对性措施,强化风险隐患的实时监测、动态管理和先期处置,尽最大可能减轻自然灾害风险,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再次,坚持夯实基础,切实提升综合抗灾能力。要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重点工程建设,重点推进实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化、地震活断层探测、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城市积水点改造、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等工程建设,不断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水平。要建立健全覆盖全灾种、全行业、全过程的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应急演练制度,加强桌面推演和专项集训,推动专业救援实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按照“资源整合、共建共用、区位互补、行动快速、救援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为协同、军队应急救援力量为突击,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同时,建强“1+4”乡镇(街道)应急体系,壮大“1+3”村级应急力量,开展基层应急网格化管理工作,织密风险防控网格。

  三要全面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持续发展。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我们要不断从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实践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强化保障,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再上新台阶。一是层层传导压力。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分级负责机制,将灾害风险防范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要严格落实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定期听取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乡镇(街道)、村(社区)要落实基层防范化解灾害风险责任,市直各单位要强化“一盘棋”思想,确保责任体系全面覆盖到位,形成各级各部门分工负责、各尽其责的良好局面。二是提升防范意识。要加大宣传力度,针对政府工作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校师生、城市居民、乡村农户等不同群体自然灾害防御特性,因材施教,送教上门,切实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要营造浓厚的防灾舆论氛围,畅通自然灾害防御信息发布渠道,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自然灾害发展变化、应对处置等真实信息,防止舆情“次生”灾害发生。三是强化保障体系。要健全救灾资金预算和分级负担投入机制,全面夯实灾害救助工作基层基础。要健全完善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队应急力量为突击、专业应急力量为协同、社会应急力量为辅助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要提高市、县、乡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数量,丰富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种类,积极构建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储备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救灾物资保障体系,为有序应对重特大自然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更加自觉地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防灾减灾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真正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