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永城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城市

小麦测产有望丰收

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刘 月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查看小麦生长情况。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摄

  5月11日,永城市农业农村局传来测产消息,今年永城市小麦种植面积为180万亩,与去年持平,预计亩产568.76公斤,总产为102.38万吨,比去年增产0.15万吨。

  “5月8日至9日,我们随机选取90个地块,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小麦预产测产调查。根据目前小麦生长发育情况,结合后期气象预报,今年的小麦成产三要素呈现一减一高一增特点:亩穗数减少、穗粒数增高、千粒重略有增加。”永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测产,永城市小麦平均亩穗数43.86万,比去年43.96万减少0.10万,比常年42.64万增加1.22万;穗粒数34.5,比去年34.38增加0.12,比常年33.69增加0.81;按千粒重44.22克(前三年平均),理论产量669.12公斤,8.5折后亩产568.76公斤,与去年亩产567.94公斤相比,增产0.82公斤。

  良种普及率高,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大。永城市以统一供种为抓手,组织农业专家选定郑麦1860、郑麦369、中麦578、郑品优9号、周麦30、西农511等6个品种,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单位,推行单品种规模连片种植,单个品种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作为粮食生产大市,永城市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在生产上通过综合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选用优良品种、抢时适量播种、病虫害综合预防、强化应变管理等节本增收措施,克服了播种季节干旱,冬春气温偏高、低温冷害等多种不利因素,春季及时调控水肥,开展“一喷三防”,有效控制了“两病一寒”,部分弱苗得到转壮,全市小麦苗情整体转化升级。

  目前,永城市小麦长势良好,各项目区药剂种子包衣面积达100%,配方施肥与前氮后移技术推广应用面积占95%以上,根部病害和苗期虫害比往年轻。同时,及早动员开展小麦“一喷三防”工作,确保技术宣传、培训与田间指导服务到位。结合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高素质农民培育等项目,永城市农业农村局全体农技人员分乡包村,深入田间地头,对小麦生长期全程开展技术培训与服务,绿色综合防控面积增大。

  小麦灌浆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也是提高小麦粒重的关键时期。此期主要防治对象是麦蚜和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及叶枯病等,要坚持“主动出击”不动摇,全面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切实做到“关口前移、压前控后”。

  “目前,小麦生长期还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我们一定要抓住小麦关键灌浆时期,继续做好防灾减灾预案,打好防病与叶面喷肥攻坚战,切实提高千粒重,最大限度提高小麦产量。”永城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