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期待“新农人”让“土味村落”潮起来

丁慎毅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用科技打破传统,不和老天较劲,通过智慧农业和“新农人”的组合,让农业生产充满无限可能;用文化融化乡风,不和落后观念对抗,通过先进理念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引进现代文明和村民对话,让美丽乡村变为和美乡村。近年来,在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都出现了一批“新农人”,从乡村规划师到文旅创意师,从视频主播到新电商……他们以新思维开发新业态,使用新农具与新算法,利用新媒体打通新渠道,利用新文化融合旧文化,创新新电商与新平台,树立了新的形象。

  在湖南,吴小梅回乡做“新农人”,她用“全产业链”打开鲜切花新市场,并让所在的沙溪村成为旅游景点;在江苏,宋娜与丈夫回乡创业,花费3年时间研发出全自动育苗箱和自然光型植物工厂;在广州,增城大学生沈笑芬大学毕业后回乡,她和合作社的伙伴们一起为当地农户带来了种植新模式,并获得了不错的收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9%的受访青年觉得现在乡村对年轻人的吸引力提高了,70.4%的受访青年建议挖掘乡村本土文化、传统文化,69.5%的受访青年期待培养更多扎根乡村的青年人才。提高乡村吸引力,靠乡村振兴。乡村振兴,需要构建并完善乡村人才支撑及振兴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才华、大显身手,这更需要推动“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敢于在乡村创业,需要的不仅是资金和技术,还有勇气和耐心。一些“新农人”还是一棵幼苗,还会存在对“三农”了解不够深入、专业化程度还不高、“新农具”的推广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及急功近利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发力,把“新农人”培育成为“兴农人”,让他们在为乡村服务的各个方面都得心应手,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进而带动更多年轻人到农村创业就业。

  各地相关部门要根据“新农人”的实际和特点,提供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培训,完善扶持政策,创造良好创业环境,促进人才供给与乡村产业需求精准匹配、有效衔接,充分挖掘“新农人”潜力;要因地制宜搭建各类帮扶平台,为“新农人”提供信息交流互通渠道,引导、鼓励其与上下游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合作,让“新农人”利用互联网思维、品牌化思维、融合性思维、新科技思维改变传统农业的现状,带领传统农民接受新观念来接受市场的洗礼,助推“新农人”队伍的成长和壮大,让更多“新农人”转化为“兴农人”。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