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专题·广告 上一版   
下一篇

传承国学文化经典 点亮立德树人之光

高 毅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国学文化经典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弘扬国学文化是提升德育水准、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崇高理想、健全人格的需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宁陵县教体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弘扬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五育并举的“十项工程”之一“国学、书法进校园工程”,旨在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重在创建特色办学理念,贵在突出精准施策效果。通过国学经典教育,牢牢把握传统德育教育中的九德建设即“和德、静德、仁德、信德、礼德、慈德、俭德、义德、智德”等德育的核心内容,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国学经典不仅可以丰富知识,传承国学文化,还能教给他们许多做人的道理,对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德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和德”

  国学传统文化有很多优秀的内容,对于为人处世都有益。宁陵县中小学以开展主题国学诵读活动为载体,在社区和家长的参与、支持下,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主线,坚持诵读《千字文》《论语》《中庸》《孟子》等经典作品,培养学生“融合”“团结”“和谐”的良好品质。各学校通过班会、校园广播、印发书面内容等形式,积极营造学习国学的氛围,在学生中提倡创建和谐班级、争做和谐家庭、参与和谐社会。邀请社会人士和家长代表参加国学启蒙教育活动,利用丰富多彩的互动,达到了教育资源的有机统一,持续推行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模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静德”

  国学里优美的诗词歌赋,可以让学生心灵安静,心静则清,心清则明,让岁月生香。从2021年秋季开始,宁陵县要求各学校每天一节国学课,每生每天10分钟国学诵读,每周背诵古诗词1—2首,每学期背诵30首,实现了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常态化。今年,宁陵县举办了首届诗词大会,首届五育并举“十项工程”成果汇演,县实验中学、葛天中学等学校也先后举办了诗词大赛,培养了近百名“国学背诵之星”,每名学生熟背诗词均在2000首以上,受到广大师生、家长及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两年来,全县中小学坚持常态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形成了“日日有诵读—周周有展示—月月有主题—期期有汇演—年年有成果”的常态活动开展模式。通过对古诗词的诵读,每一名学生都静下心来,养成低调、沉稳、冷静不躁的行为规范。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仁德”

  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准则。两千多年来,对中华民族的人伦准则和道德规范发生着重大影响。《论语》中众多弟子问“仁”及孔子与其弟子提到“仁”的地方达109处之多,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如何为仁,孔子都给出了定义性答案。纵览《论语》全书,大略可以窥探孔子仁德思想一斑。《弟子规》是我国清代著名的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主要是用于规范孩童行为的文章。目前,宁陵县中小学1373个班级制定了《论语》《弟子规》等特色教育创建方案,让国学“仁”的思想进校园、进教室、进餐厅、进宿舍,让学校每一个地方都有国学经典存在,发挥了每一面墙壁育人的功能。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信德”

  国学经典诵读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诚信的可贵,《左传》中说:“信,国之宝也”。人要讲究诚信,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诚信都不具备,做什么事都很难取得成功。通过国学经典诵读,能让学生了解到诚信对人的重要性,从平时做起,注重诚信待人。在提高学生的诚信感方面,要求教师从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做到真诚对待他人,并讲究诚信。让学生明白“言必行,行必果”的重要性,促使他们的品质素养获得不断地提高和发展。全县中小学以“国学经典里的诚信故事”为主题,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宣誓签名、诚信讲座等活动,强化诚信教育。通过电子屏幕、宣传栏、校园广播、QQ群、微信群等载体,多角度、全方位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宁陵县统一开展诚信主题教育16次,召开主题班会215次,做到了受教育学生全覆盖。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礼德”

  中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这是中国古人用自身的高素质、高文明取得的,也是世界对我们这个民族的总评价。从中国古代的《周礼》《仪礼》《礼记》中摘录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知道的礼节。宁陵县充分利用品德课、政治课主阵地,开展专题教育活动,语文学科针对礼仪单元设计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发挥课题研究作用,积极开发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等强化礼仪教育,发动学生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故事和名人名言,举办“礼仪伴我成长”主题演讲比赛等活动,不断强化知礼、懂礼、明礼、行礼。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慈德”

  按照《宁陵县书法教育和国学教育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县中小学广泛播撒慈善的种子,培养中小学生仁爱、明辨、笃实的优良品格,营造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全县各中小学推行“日行一善,培养美德好习惯”教育活动,鼓励学生“日行一善”。并在此基础上,率先在全县中小学布置德育作业,每周坚持写一篇“善爱”为主题的日记,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通过情感心理的发展,逐步潜移默化,使其能够真正心怀仁慈之心。通过学生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汇总,98%以上的家长支持布置素质教育作业,让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熏陶和洗礼。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俭德”

  诸葛亮在《诫子书》讲:“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国人所提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传统文化推崇勤俭,这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品德。宁陵县从2021年秋季开始,各级各类中小学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县小朋友进行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呼吁广大学生从自身做起,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教育同学们就餐时做到碗里、桌面、地面“三净”。另外全县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周末的时间,学生、老师和家长一同制作了精美的“勤俭公约卡”,公约卡上一笔一画地书写了同学们对勤俭的理解,以及未来要如何做到勤俭节约。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义德”

  义,被赋予道义、德义、仁义等等不同的形名。义德子系统中,忠、勇、节、恕为主体。国学教育内容中不乏叙述中华民族历史发展历程及描述重要历史人物的事迹。如《二十四史》《史记》,其记载了历朝历代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见证了我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多少英雄豪杰用正气、正义、勇气的品质,感染熏陶着中小学生,这对培养他们树立牢固的核心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推波助澜之效。开展“三争工程”,即“争做文明县城使者、争做文明家庭先锋、争做文明校园模范”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目前,全县中小学形成了成熟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体系:“读国学—讲国学—演国学—践国学”,把读与舞、读与画、读与写、读与唱、读与演、读与诵结合起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掀起了学国学、用国学的热潮。

  推广国学主题教育,弘扬传承“智德”

  国学经典诵读也是一种素质教育,能够让孩子的心智得到开发,使孩子在道德、文化、智力等方面都得到全方位的提升。按照《宁陵县教育体育局关于高效课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宁陵县中小学积极推广高效课堂教学,坚持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入国学诵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探究,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教人修德,以德养慧,慧智双运,培贤育圣。通过国学经典的辐射引领,在道德光芒的照耀下,把每一位参与经典诵读的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打破了传统僵硬的德育模式。宁陵县教体局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领,完善决策指导制度,有序推进完成各阶段重点目标和工作任务,实现国学经典诵读全覆盖,真正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传统文化品牌,把“国学书法进校园工程”打造成通向教育强县的一张名片,成为宁陵教育生态的“绿水青山”。强化国学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培养新时代德育合格人才,是强国之大计,是落实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宁陵县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