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民权:小龙虾“闯”黄河故道 打出一套富民“组合拳”

记者 闫鹏亮 代朝霞 通讯员 王宇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秋天的阳光热力不减,走进民权县林七乡王岗村葵丘创富合作社稻虾共养示范基地,连片稻田整齐划一,围着田边的是一条“U”形河沟,河沟中放置着众多捕虾用的地笼。

  “瞧!这大个儿的就是‘炮头’小龙虾,有1两多重,每斤最贵可卖到八十块钱。”10月31日,合作社负责人吴丰文一把将地笼从水里拉出,只见笼内小龙虾个大肥硕、活力十足。

  吴丰文告诉记者,这段时间龙虾出产,他们每天一早5点就开始捕虾,订购电话响个不停。

  “‘稻虾共养’模式是一种绿色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水中微生物为小龙虾提供了丰盛的‘自助餐’,节省饲养成本,净化水质。同时,小龙虾的排泄物又给稻田施了肥。在这样的共生系统下,小龙虾不但体肥个大,水稻也更籽粒饱满。一年内可收获稻子、小麦、小龙虾。”在基地忙活的王岗村党支部书记李运良向记者介绍起该村的“稻虾共养”模式,王岗村地处黄河故道北岸,南靠黄河故堤,林楚干渠穿村而过,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袤的稻田,这为“稻虾共养”模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022年,林七乡和王岗村带领村民代表赴江苏盱眙考察学习,于当年3月份投放了第一批小龙虾苗。

  不变的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

  目前,王岗村携手北大荒集团与盱眙龙虾养殖培训学院合作建立了200余亩“稻虾共养”示范基地,投资200万元,建立“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资源。

  “每亩产成品虾约400斤,除去饲料、人工等成本,获利9000多元。”李运良说,小龙虾养殖只是第一步,在发展小龙虾产业这条“赛道”上,王岗村正尝试打出一套“组合拳”。

  为提升“稻虾共养”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8月20日,王岗村举办了河南·民权首届葵丘小龙虾系列文化旅游活动,三天吸引游客五六万人。

  林七乡党委书记杨娜告诉记者,王岗村把农业与旅游、文化、餐饮相结合,发展“养殖+垂钓+美食+文化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经济,做到了一岸双景、一水两用、一地三收,形成了三产融合田园综合体,为当地探索出了一条现代产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除王岗村外,民权多个乡镇也发展起了“稻虾共养”模式。该县小龙虾养殖已发展到近万亩,小龙虾产业链带动3000多人就业增收。

  “稻花香里说丰年。我们将依托‘稻虾共养’继续延长产业链条,利用庭院资源,开发草编、地锅手工馍等农产品,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进一步推动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杨娜如是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