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权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桥镇南张楼村

红薯丰收产销旺

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耿珍珍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韦博薯业种植基地种植户正在搬运刚采收的红薯。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摄

  眼下正值红薯上市季节,10月31日,民权县王桥镇南张楼村韦博薯业种植基地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个大饱满,煞是喜人,村民有的给新出土的红薯去泥,有的分拣,有的装筐,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我们村常年日照充沛,土壤透水、透气性好,非常适宜红薯生长,所以种出来的红薯品质优、口感好。”该基地负责人韦博介绍,“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秘密武器,那就是我们的红薯苗都是从瓶苗脱毒实验室培养出来的抗病毒性强的原原种,不仅每亩能增产30%左右,并且次品红薯少,毒素含量低。”

  2013年,韦博创办家庭农场,主营红薯产业。如今,在王桥镇政府的扶持下,韦博流转土地2000亩,其中育苗基地占地面积700亩,建了571座大棚,建起红薯苗快繁玻璃温室1座、红薯窖3座、冷库7座,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搞脱毒红薯产业。春剪苗,秋收薯,年收入十分可观。

  “当前红薯的市场价格在3元左右,近200亩红薯利润非常可观,再加上我们卖红薯苗的收入,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提及种植红薯带来的效益,韦博高兴地说。

  韦博的红薯产业“红”了起来,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村民种植的积极性高涨。但是,发展红薯产业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王桥镇聚焦“产业兴旺星”,结合实际,思谋最多的就是如何延伸红薯产业链。

  “经过这几年发展,基地育苗、卖苗整体情况不错,收益比较可观。但是单纯的种植产业,产品价值低、附加值也低,需要在红薯深加工方面进一步探索。目前,已经开始筹备粉条加工产业,粉条加工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王桥镇党委书记吕孝刚说,下一步,王桥镇将持续把产业兴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责主业,充分发挥区位、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扩大红薯种植面积,筹划建设薯片、薯条加工厂,使村民持续增收。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