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逻岗镇

土地流转让“沙窝”变“金窝”

记者 高会鹏 通讯员 庄业理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11月8日,初冬的阳光分外温暖,透过窗户打在宁陵县逻岗镇老伯农庄红薯仓库里,红彤彤的红薯与庄稼人丰收的笑脸相映成趣,大家有说有笑地忙活着,有的在分拣红薯,有的在装箱,有的在往物流车上运,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逻岗镇地处黄河故道,在历史上因多年受黄河水冲洗,形成了沙质土壤,当地人形象地称这片土地是“沙窝窝”。依靠传统作物种植,因沙质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导致三天两头都要用地下水浇灌,效益微薄。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逻岗镇党委、镇政府把服务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大力促进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有效盘活撂荒土地、闲置土地,唤醒“沉睡资产”。

  当地群众充分发挥光照充足、土壤中矿物质硒元素丰富和沙质土壤透气性好、有利于地下根茎植物生长等优势,以点带面,大力推广花生、红薯等经济作物种植,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近年来,尤其是发展壮大的沙地红薯种植,不但产量高,而且富含天然硒成分,外观皮红光滑,果肉松软香甜、细腻粉糯,很受市场青睐。

  特别是近年来,逻岗镇吾元村等通过对土地资源的有效盘活,将600多亩土地进行整合,流转给老伯农庄种植合作社,基地化、规模化种植红薯,进一步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

  “今年我种了300亩红薯,每亩地能产七八千斤,效益还是不错的。”拿着一块红薯,老伯农庄负责人刘心志介绍,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当地的闲散劳动力和年纪大的群众都可以在这里务工,能带动群众共同致富。

  近年来,逻岗镇吾元村借鉴“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电商直播”的多元化销售模式,鼓励当地种植大户在当地推广,农民既可以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又可以参加合作社的种植、收采工作获得工资,使周边更多的群众实现了就业增收。

  “接下来,我们村将进一步扩大红薯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土地增效、农民增收。”吾元村党支部书记吕占斌说道。

  (图为老伯农庄工作人员在通过网络直播销售红薯。张文惠 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