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示范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民安街道办事处侯楼村

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记者 马晓伟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合作社大棚内的蔬菜。  ▶合作社技术人员在管理大棚里的果树。  本报融媒体记者 马晓伟 摄

  11月11日,在示范区民安街道办事处侯楼村温室大棚内,村民对草莓幼苗进行秋冬管护,铺地膜、摘除匍匐茎,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据悉,民安街道办事处侯楼村有着多年发展果树种植的传统习惯,当地种植户有一定的种植经验,但之前大都以露天种植为主,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并且散、乱、小,收益较低,抗风险能力较差。

  该村创业致富带头人祝建峰等人在广泛征求种植农户意见的基础上,带领有关人员赴江苏宿迁、山东寿光等地实地考察,借鉴他们好的经验做法,积极整合当地农业产业资源,成立了商丘市求实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有种植意愿的农户全部吸纳为合作社社员,引导大家转变发展理念,优化种植产品结构,逐步推进由露天种植向温室大棚种植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现有品牌知名度,积极对接联系农产品销售企业,形成产、供、销、技术一条龙服务。

  目前,该合作社现有会员农户130户,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就业50余人,流转土地1500亩,建成标准化温棚10余万平方米,依托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采取“政府+村级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种植农户+脱贫户+监测户+一般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有力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帮扶步伐的同时,有效预防了返贫和致贫风险。

  近几年,该合作社积极抢抓机遇,用活政策,积极对接示范区农业农村局,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引导园区种植成方连片、周边村庄抱团发展,为做大做强帮扶产业提供用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础保障;充分利用扶贫资金发展帮扶产业,先后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200万元,铺修标准化园区生产道路11.5公里,新建高标准温室大棚10余万平方米,积极推广采用水肥一体化、通风防虫除草无害化、光照温度湿度控制智能化技术,重点发展种植早黄桃优质水果品种,示范引领周边果农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侯楼村优质杂果基地品牌效应,提高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园区由初期露天种植每亩收益8000元—10000元增加到现在大棚种植每亩收益40000元—50000元。

  针对社员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该合作社定期组织农民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第一时间到现场做技术指导,降低种植风险,给社员提供全方位的售后保障。同时,该合作社还充分发挥小额贷款杠杆作用,筛选有意愿、符合小额贷款条件的脱贫户积极入股、入社,入社贫困家庭每年利润分红增收不低于1800元,实现主导产业与脱贫户互促互动、深度融合,推动帮扶产业持续发展壮大。并根据脱贫户劳力的年龄、文化、身体素质,分类设岗,因人定岗,力求人岗相宜,先后安排就业人员380余人,实现了周围群众就近就业的良好效果。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