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永城发现大汶口文化重要遗存

记者 袁国豪 通讯员 班婧卜 顾建成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王庄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本报融媒体记者 袁国豪 摄

  商丘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位于永城市苗桥镇的王庄村,近来因考古遗址的发掘而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日前,专家组来到王庄遗址考古工地进行参观指导,随后举行了永城王庄遗址2023年考古新发现专家咨询会,旨在进一步扩大2023年度发掘成果,并对2024年王庄遗址考古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听取专家意见。

  考古队领队、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朱光华向与会专家介绍了2023年度永城王庄遗址勘探及发掘成果。现已探明遗址外围的环壕平面呈椭圆形,目前距地表5米左右,环壕宽10余米;着重介绍第Ⅳ发掘区出土的高等级墓葬及其随葬器类、葬式、葬具等情况。他认为,具有礼制意义的石圭等器物的普遍出现,表明王庄遗址聚落等级较高,应为地方性中心聚落;墓葬出现分层叠压现象表明其延续跨度较长;墓葬形制差异及随葬品多寡现象表明当时已经出现明确的社会等级分化;从目前已清理修复完成的器类及装饰风格来看,地处豫东地区的王庄遗址受到来自东方海岱地区考古学文化与西方中原地区考古学文化影响,是东西方文化在此地交会的成果实证。

  在听取勘探及发掘成果介绍后,与会专家就遗址情况发表了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表示,王庄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带来了启示性的价值。王庄遗址的年代约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距今约5000年。就目前所发现遗迹深度基本可以确定遗址的完整性,遗址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与同时期遗址面积相仿,不排除有城址存在的可能性。墓葬显示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极高。对于未来的工作,应做好长期工作计划,要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将保护、搬迁、展示纳入到长期工作计划当中,利用三维扫描、套箱等手段进行精细化发掘,要做到边发掘边保护。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主任袁广阔认为,就目前的勘探与发掘成果来看,核心墓葬区与外围环壕的发现昭示了墓葬区的重要性。王庄遗址是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商周文化连续发展的典型遗址。对于遗址的利用和保护,可以考虑建立多位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进而带动商丘市旅游经济发展。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提出,各家考古单位应形成合力,王庄遗址的发现证明豫东地区是探索中华文明的突破口,提议将该项目纳入考古中国重大课题当中。

  河南省文物局局长任伟表示,王庄遗址的发现增强了全省的文化自信,填补了商丘地区史前文化的空白。今后,要加大对豫东地区的考古学调查,对重要地区应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多学科交叉、科技考古等手段的综合运用。

  此次咨询会凝聚了共识,使永城王庄遗址的下一步考古发掘工作形成了合力、明确了目标,为推动当地考古与文旅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