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 为“刹妖风”运动中受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平反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今后停止使用不适用社会主义社会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等错误口号。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12月31日,中共商丘地委发出《关于为“刹妖风”运动中受打击迫害的干部、群众平反的决定》。决定指出,所谓“刹妖风”运动是错误的,对在“刹妖风”运动中受批斗的地方、军队的干部、群众一律给予平反,恢复名誉,受到株连的家属、子女亦应妥善解决。
●1979年 把经济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
1979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中共商丘地委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贯彻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座谈会精神和胡乔木对叶剑英国庆讲话的说明,理出并总结了经济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制订发展商丘经济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会议认为这次国民经济调整是前进中调整、在调整中前进,不抓经济、光搞空头政治是假社会主义。会议强调,一定要把经济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要解放思想,按经济规律办事。打破官办工厂、官办企业的老框框,改变“任务靠计划、物资靠分配、设备靠调拨、产品靠包销”的老规矩,变坐商为行商,广开门路,搞活经济。
●1980年 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1980年10月,全区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80】75号文件及省委召开的地、市委书记座谈会精神,完善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11月5日,地委又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中共中央75号文件的意见》,分析了各种生产责任制的利与弊,肯定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问题,诸如:解决好集体用工问题;建立基本劳动日制度,解决好牲口、机器、水利设施的管理使用问题;建立健全林、牧、副、渔、企业等联产责任制,解决责任田分包过零问题;加强农业科研站、组工作,合理解决大、小队干部,民办教师,赤脚医生等人员的补偿报酬问题;合理确定集体积累和社员分配的比例及合理定产等。
●1981年 农业生产实行统一经营、包干到户
1981年10月25日,中共商丘地委制订下发了《关于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点意见》,强调坚持亦统则统、宜包则包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积极地解决统一经营管理问题。此时,全区90%以上的生产队实行了统一经营、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意见》要求加强对生产责任制工作的领导,切实做好农村社队的财务整顿工作,认真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1982年 部署“一根扁担两头挑”的造林工程
1982年12月4日,中共商丘地委、行署召开绿化黄河故道南大堤会议,研究部署了“一根扁担两头挑”的造林工程(即以146公里长的黄河故道南大堤林带为“扁担”,西挑民权县双塔沙荒防护林网1万亩,东挑虞城县八里堂绿化盐碱地1万亩)。这项工程把修堤、开路、植树三项任务统一规划,路宽6米,路两侧植树,共需植树150万到170万株,按照各种树种的技术要求达到规范化;贯彻“谁造谁有”的林业政策,明确林权,颁发林木证。这项工程是实施,不仅能提供木材,增加经济收入,而且将对防风固沙、治沙改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起重要作用。
●1983年 农民技术人员评技术职称
1983年1月13日,关于全区农民技术员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的总结指出:根据《河南省农民技术人员技术职称暂行规定》的要求,自1982年2月开始,在全区进行了农民技术员的考试、评定工作,参加考试的7426人,经过考核和评定,已发证书5917人,其中一级农民技术员1928人、二级农民技术员2385人、三级农民技术员1604人。这一举动成为农村一大新闻,促进了农民学习文化技术、进行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1984年 196个农村人民公社完成建立乡政府工作
1984年1月14日,中共商丘地委【1984】7号文件指出,全区农村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工作自1983年12月中旬全面展开,截至目前,196个公社,除11个公社作为政社分设试点及商丘市3个农村公社随试点完成建乡工作外,其余182个公社已完成乡党委、乡政府和经济联合社的分设工作,正在制定各项 规章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以及制订农村发展规划等。村一级的改革,春节前将有80%的大队、生产队完成建村委员会和村民组的工作。
●1985年 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全面铺开
1985年,全区劳动、人事、工资制度改革全面铺开。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下放了部分干部管理、调配、任免、使用和奖惩权限,简化了手续,试行了乡(镇)干部选举招聘制,实行了条件放宽、待遇从优的对外招聘引进技术人才制度;进行了供销社体制改革,试行和推行了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劳动工资改革方面,研究实行了劳动合同制的方案,并在当年招收合同制工人中试行。
●1986年 开展殡葬改革工作
1986年9月15日至17日,商丘地区行署召开全区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各级领导要把殡葬改革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暂行规定》和《河南省殡葬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不同情况,实事求是地划分火化区和土葬改革区。在火化区实行火葬,在土葬改革区实行深埋不留坟头。同时坚持节俭办事,取缔迷信活动。
●1987年 乡镇企业崭露头角
1987年3月11日到12日,商丘地区乡镇企业工作暨表先大会在商丘市政府礼堂召开。数十名乡镇企业家走上领奖台,代表全区367个先进单位和个人,从地委、行署领导手里接过省和地区颁发的奖杯、锦旗和证书。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发展很快,特别是院户企业发展更为突出,占五级企业总数的89%。随着院户企业的蓬勃兴起,专业村相继涌现,1986年比1985年增长86%。建筑建材业、食品加工业、交通运输业、养殖业、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区乡镇企业的五大支柱。
●1988年 桐木综合加工厂花落商丘
1988年4月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复了河南省计经委、河南省林业厅报送的关于商丘桐木加工厂可行性研究的报告,同意在商丘建厂。商丘桐木综合加工厂是在1985年10月立项的。它受到了国家、省计划、林业、外贸、中国银行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有关方面经过对国内外技术设备考察和市场调查预测,全面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商丘桐木综合加工厂建成后,将年产刨花板3万立方米,刨花板二次加工(刨切单板贴面)150万平方米、刨切单板200万平方米、胶合板1万立方米、拼板8000立方米,将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989年 18个酒类产品被评为省优质
在1988年度评选出的河南省优质食品中,商丘地区18个酒类产品被评为省优质,占全省优质酒数的22%,其中,一轻系统16个,居全省各地市、各系统之首。优质酒产品如下:
民权酒厂生产的宝塔牌特质红葡萄酒、白葡萄酒、珍珠葡萄酒;宁陵张弓酒厂生产的张弓牌皇封酒、优质张弓大曲、低度张弓大曲;商丘林河酒厂生产的林河牌38°林河酒、45°林河特曲、林河大曲;虞城县响河酒厂生产的响河牌响河特区、38°响河酒、优质响河大曲;柘城县王贡酒厂生产的王贡牌57°王贡特曲、48°王贡酒;永城县酒厂生产的豫永牌永城特曲。
商丘县酒精厂生产的商宋牌50°商宋特曲;睢县酒厂生产的睢州牌睢州大曲;民权第二葡萄酒厂生产的国农牌中国白葡萄酒。
●1990年 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向纵深推进
1990年3月16日至18日,商丘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指出:一要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增强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二要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加强服务体系建设,试行“双向承包”。三要继续深化流通领域的改革,以稳定物价为中心,整顿市场秩序,健全市场法规。四是进一步深化宏观调控领域的改革。
●1991年 三义寨引黄清淤工程开工建设
1991年11月25日,商丘地区重点水利工程——三义寨引黄清淤工程准备就绪,全线开工。为做好前期工作,11月21日,地区引黄清淤工程指挥部在工地首次召开各县指挥部指挥长会议,要求上下齐心协力,以临战的姿态,从难从严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全线按时施工。
这次引黄清淤战线长达50公里,明水多、淤泥多,有十几万人出境施工。指挥部要求以县为单位统一开挖土方、统一排水,改善施工条件,苦干加巧干。严格按1989年省设计的堆土线堆土,不准乱开路,不准踏青,与沿河群众团结治水。
●1992年 商丘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1992年11月27日,商丘地区行署新闻发言人宣布:国务院日前正式发函,将商丘地区“农村流通体制改革试验区”列入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序列。两年来,商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发展商品经济,全面实施了商业“四开放”、粮食商业企业“四分设”、供销社“综合商社”、乡镇七所八站改革下放、“小政府,大服务”及外贸、物资建设基地、综合开发、多功能、全方位服务等大的改革,使全区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创下历史上的最高纪录;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工业生产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经济效益逐步提高。
●1993年 商丘开通首家股票市场
1993年9月24日,河南省证券公司商丘营业部开通与深圳股票市场联网交易,这是全区的首家股票交易市场。在商丘地区人民银行一楼股票交易大厅里,现代化的SM网络系统控制的大型屏幕,随时展示出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股票的沉浮,股民们在约3分钟内就可完成股票交易的委托手续。商丘地区首批股民已挤向交易市场,持股票者最低持股额3000元,最高额达3.1万元。
●1994年 京港大道破土动工
1994年4月5日,京港大道开工典礼举行。地区有关领导及商丘市主要领导出席了典礼。京港大道是扩大开放、振兴商丘的一项关键工程,将为商丘市奠定大城市框架的基础。如果把二环路比作商丘扩大对外开放的西服,京港大道就是西服领带。京港大道的建成,不仅代表商丘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也预示着整个商丘地区走向繁荣的新时代的到来。据悉,京港大道以火车站为起点,经民主东路、军分区、靶场,往南过运河伸入商丘县境内,全长1760米、宽60米,总投资1200万元。
●1995年 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1995年8月22日,商丘地区招商引资会议召开。会议强调,商丘要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带动战略,在盘活存量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招商引资要讲艺术,改变招商的手段,发动个人、企业参加,进行全民招商。当年3月23日,中共商丘地委、行署召开地直机关招商引资动员大会,要求把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地直机关领导目标管理,动员方方面面的积极性,进一步掀起招商引资高潮。
●1996年 京九铁路建成通车
1996年8月31日,京九铁路正式开通,首列128次合肥——北京客车19时到达商丘南站。地、市、县领导和附近群众热情接站,并与128次列车的乘客和列车员合影留念。京九铁路全长2381公里,总投资340亿元,从山东曹县梁堤头过黄河故道进入商丘,在商丘区内58.72公里,设商丘北站、南站、伊尹站和木兰站。
●1997年 郑祥义扎根人和六年传科技
1997年4月4日 中共商丘地委发出《关于向郑祥义同志学习的决定》。郑祥义是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共党员。1991年响应党的号召到民权县人和乡搞科技扶贫,承担省级科技星火开发项目。6年间举办科技培训班380多期,受培训农民7000多人,为商丘的科技兴农作出了贡献。他身患癌症之后,仍带病坚持工作,1997年1月26日病逝,葬于民权县人和乡。《商丘日报》、新华社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宣传。
●1998年 商丘举行撤地设市挂牌仪式
1998年1月6日上午,商丘撤地设市挂牌仪式在豫东宾馆举行。省市领导分别为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揭牌,副省长李志斌、市委书记刘新民及来宾代表祖松臣分别发表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史培德主持仪式。国家、省有关单位和领导纷纷题词或发来贺电、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宋平题词:“团结奋进,振兴商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李长春题词:“抢抓京九机遇,发展商丘经济。”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题词:“借助大京九铁路优势,加速发展商丘经济。”
●1999年 商丘开始创建省级卫生城市
1999年5月13日,商丘市召开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动员大会。动员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实现1999年创建省级卫生城市的目标。会议强调要全面加强硬件和软件建设,确保项项达标,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薄弱环节,集中力量搞好市容市貌、整治环境卫生及城市交通秩序等工作,力争近期内有较大改观,一是突出绿化,加强管理。二是全面治脏,净化环境。三是大力治乱,优化秩序。四是狠抓美化亮化,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 (下转T2版)
总策划:郭文剑 宋圣英
策划统筹:苏东峰 张富义 闻 力
执行统筹:李艾凌 胡绪全 王义才 蔡明慧 任 威 邵超杰 刘 辉
采 访:司鹤欣 高会鹏 成绍峰 张 坤 鲁 超 戚丹青 宋云层 张 博 霍天燕
编 辑:董 娜 陈丽芳 代朝霞 张 严 于 佳 赵若羽
美 编:董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