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T1版)
●2000年 全国乡镇企业经贸洽谈暨产品产销会在商丘举行
2000年9月6日,由国家农业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河南省乡镇企业局、商丘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0全国乡镇企业经贸洽谈暨产品产销会在商丘隆重开幕。来自海内外的友人、全国各地的1万多名代表及数万名群众参加了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及夫人珠兰出席了大会。经贸洽谈会暨产品产销会期间,27个省、自治区的1.1万人来商,参展企业4000多家,参展产品2万多种,与会群众60万人次。签订合作项目及贸易合同4852份,协议资金347.2亿元。
●2001年 商开高速公路胜利建成通车
2001年12月6日,由3万名参建人员历时3年精心铺设的商开高速公路胜利建成通车。商开高速是承东启西的一条通道,是体现和谐自然的绿色长龙,也是一条连着中国东西部的一条金腰带,更是一条商丘人民群众的爱心路、奉献路。商开高速在我市境内长177.28公里,横穿永城、夏邑、虞城、睢阳、宁陵、民权等7个县(市、区)。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沿线广大群众以当年支援淮海大战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在全省创造出征地、拆迁任务最大,清障实际工作时间最短的纪录。
●2002年 中国·商丘首届农业博览会举行
2002年9月16日,商丘市310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彩旗猎猎,彩球高悬,中国·商丘首届农业博览会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农业、新商丘”。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尤其是在产业化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兴农网建设、“四位一体”工程、市场体系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注和充分肯定。在加入WTO之后,商丘市委、市政府在农业方面不断地更新,由传统的农业转化为现代农业,这为全省各地市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2003年 商丘市发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令”
2003年11月20日,商丘市发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条禁令”。禁令规定:严禁不经当地政府批准对企业实施检查、收费、罚款;严禁任何部门向企业集资,要求企业捐赠和赞助;严禁对企业擅自采取封门、断水、断电、扣押财物等处罚措施;严禁违规使用票据和无票据进行收费、罚款;严禁自行设立审批事项或对已经取消的审批事项继续实施审批;严禁利用职权向企业吃拿卡要报,或借审批项目、办理证照、分配资金、收缴税费之机,向企业索取财物;严禁变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或超标准收费;严禁下达或变相下达收费、罚没指标;严禁强制企业征订报刊书籍、参加培训、考察学习和评先、评优、评比活动。
●2004年 专家考证:中国商业起源于商丘
2004年5月16日,由商丘市政府和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中国·商丘与商业起源研讨会举行。来自中国商业史学会、中国人民大学、中科院考古所、中央党校、上海财经大学,省社科院、省考古研究所、郑州大学和我市的专家、学者代表80余人就商丘与商业、商文化起源、中国商业起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座谈会上,专家们论述了商丘是商部族主要活动地区,先商文化源头在商丘,商人起源于历史上商朝,商朝、商部族又发源于商丘,因此商丘也成了中国商业的发源地。专家们对王亥的商业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他是商人、商业的鼻祖。
●2005年 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开关
2005年1月6日,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举行开关典礼,郑州海关党组书记、关长周冀中和商丘市委书记刘满仓为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揭牌。郑州海关驻商丘办事处的开关,进一步完善了郑州海关的监管布局,形成了以郑州为中心的东(商丘)、南(南阳)、西(洛阳)、北(安阳)的全省监管框架,为河南的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通关服务,促进了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2006年 首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文化节举行
2006年11月10日,2006国际华商文化节·丙戌年华商始祖追思拜谒仪式在商丘举行。本次活动是一次盛世盛典,也是全球华商的一次和谐盛会。节会的成功举办,丰富了华商文化,弘扬了商业道德,树立了河南和商丘良好的外部形象。为进一步丰富华商节的内涵、把节会做大做强并形成品牌,华商节筹委会决定从2010年起将节会名称由“国际华商文化节”更名为“国际华商节”。同时将商祖王亥诞生日即农历九月初九定为“国际华商节”固定日,逐步在河南形成“三月三拜轩辕、九月九拜商祖”的习俗。
●2007年 刘云山调研商丘文化产业
2007年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莅临我市,先后到“中国画虎第一村”民权县王公庄村、商丘演艺集团和永城芒山汉文化景区实地考察,就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他充分肯定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政府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要提供好的环境、好的条件,文化生产力解放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商丘演艺集团文化体制改革的经验可在全国推广。
●2008年 开展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开放、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
2008年5月22日,中共商丘市委、商丘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思想大解放 经济大开放 全民大创业”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观念、机制、制度“三项创新”为保障,以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县域经济“三项突破”为重点,领导带头,加压驱动,务实有为,促进思想观念新解放,加快商丘发展新跨越,努力实现在黄淮四市中率先发展,为建设美好家园、促进中原崛起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09年 商丘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拉开大幕
2009年8月28日,商丘经济开发区隆重举行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及安居工程奠基仪式,标志着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正式拉开大幕。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市长陶明伦等出席开工奠基仪式,并为项目开工奠基。商丘市委、市政府把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企业向产业链集中、产业向集群集中。
●2010年 商丘逐步明确在中原经济区中的战略定位
2010年10月16日,我市举行构建中原经济区与加快商丘发展高层研讨会。多位国内知名专家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围绕中原经济区战略背景下商丘的功能定位和发展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市委书记王保存说,商丘作为河南的东大门,是中原地区东引西进的“桥头堡”,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产业特色明显,人口、农业、粮食等优势突出。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战略机遇,走好“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努力把商丘建设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构筑中原经济区东部重要战略支点。
●2011年 全市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
2011年6月17日,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三届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中共商丘市委关于开展“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的决议》。决定在全市开展为期半年的“三治三提”推进作风建设专项活动。开展这项活动,目标是规范从政行为、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为民形象,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着力提高办事速度,着力提高工作效率。
●2012年 商丘全力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
河南省政府印发《商丘市建设中原经济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要求商丘市认真组织实施,尽快取得成效;省政府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分工给予指导和帮助;省发改委要做好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经验。《方案》确定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主要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对外开放高地基本形成,实际利用外资位居全省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格局全面形成,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谐,对中原经济区东部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2013年 郑徐高铁建设拉开序幕
2013年1月14日,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商丘段征地拆迁动员会召开。会议明确了征地拆迁工作节点计划,要求当年6月底前全线基本完成征地拆迁任务。郑徐铁路客运专线全长361.9公里,河南省境内252.8公里。在商丘市境内146.9公里,涉及民权县、宁陵县、梁园区、开发区、虞城县、夏邑县等,设立3个车站。其中我市征用土地5305亩,拆迁建筑物近80万平方米。郑徐客专是三省一部合作项目,是国家和河南省重点工程,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年 全省首家“家事审批合议庭”在宁陵县人民法院成立
2014年3月17日,全省首家“家事审批合议庭”在宁陵县人民法院成立。宁陵县人民法院将离婚纠纷、婚姻无效纠纷等10类案件列为家事审批合议庭受理案件,安排了4名有丰富的审判工作经验且熟悉婚姻家庭审判业务的女法官。在审判的场景布置上,该院将突出浓厚的家庭氛围,采取“圆桌式”布置。
●2015年 商丘食品博览会举行
2015年11月20日至22日,由商丘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商丘市食品工业协会主办的2015商丘食品博览会在市体育馆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原主任委员、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会长石秀诗出席开幕式。本届食品博览会展区面积2万多平方米,参展企业800多家,参会经销商5000多家,五粮液、杏花村、蒙牛、伊利、康师傅、王老吉等国内企业云集。江苏宿迁,湖北荆州,河南漯河、许昌、鹤壁、驻马店等地组团参展。
●2016年 郑徐高铁开通运营 商丘迈入高铁时代
2016年9月10日,郑徐高铁正式通车,早晨6时20分,随着G6605次列车从商丘站始发开往郑州东站,我市大步迈入了高铁时代。据了解,郑徐高铁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中徐兰客运专线东段的组成部分,途经河南、安徽、江苏三个省份,铁路全长361.937公里,自西向东依次设有郑州东站、开封北站、兰考南站、民权北站、商丘站、砀山南站、永城北站、萧县北站、徐州东站9个车站。郑徐高铁在我市设有三站,分别是民权北站、商丘站、永城北站。
●2017年 商丘编制全国首部枢纽经济发展规划
2017年7月,我国第一部城市枢纽经济规划——《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于编制完成,并通过终审程序。《商丘市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共包括10个部分,2.2万余字,提出了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内涵,剖析了商丘枢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明确提出了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中原地区综合枢纽、区域性产业组织中心等商丘枢纽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提出了商丘枢纽经济发展核心要构建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和创新平台;提出了培育枢纽产业集群和枢纽经济区,实现枢纽经济规模化扩张;提出了发展商丘枢纽经济的路径与政策措施。
●2018年 商丘出台高质量发展“一方案十专案”
2018年1月11日开幕的商丘市人大、政协两会,凝聚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聚焦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明确提出认真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个专项工作方案,强力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后,《关于推动商丘高质量发展的方案(试行)》及《商丘市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专案》《商丘市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强市工作实施专案》《关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专案》《商丘市2018年开放招商实施专案》《商丘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专案》《美丽商丘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专案》《商丘市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城市、百城提质、文明城市创建实施专案》《推进商丘古都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实施专案》等“一方案十专案”相继出台印发并通过《商丘日报》发布。
●2019年 商丘市六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5月9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传来喜讯:商丘市民权县、柘城县、睢县、宁陵县、虞城县等5个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夏邑县,经省级专项评估检查,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商丘市所有贫困县都摘掉了贫困的帽子。通过三年的脱贫攻坚,商丘市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农村面貌变化深刻,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商丘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坚实。
●2020年 商丘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10日,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和复查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商丘市、柘城县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永城市为确认保留荣誉称号的前五届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商丘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坚持“全域创建、全面提升、全民共享”的创建原则,以“长征精神”“绣花功夫”,使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21年 市六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七个强市”发展目标
2021年9月26日,在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市委书记李国胜代表中国共产党商丘市第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在“两个确保”大局中奋勇争先更加出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商丘而不懈奋斗》的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的蓝图:打造“七个强市”,即打造经济发展强市、科技创新强市、城乡融合强市、幸福宜居强市、文化发展强市、平安建设强市、党建引领强市,实现商丘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创建国家区域中心城市、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把商丘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重要竞争力的全国一流省辖市。
●2022年 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拉开帷幕
2022年12月13日,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召开第一次会议,正式启动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致力打造对外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加快推进现代化商丘建设。会议提出,坚持规划先行,围绕产城一体、商虞一体、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做好整体规划,力争“十四五”时期进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序列。坚持项目为王、致力产业倍增,扎实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打造一流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全力构建“3+4+N”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聚集度和竞争力。加快建设进程,按照“管委会+公司”的模式设立管理机构,实施“三化三制”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与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机构套合,尽快建立健全豫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体制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023年 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举行
2023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九,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商祖王亥拜谒大典在华商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华商代表礼拜华商始祖,传承商业文明,共谋发展宏图。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商丘市人民政府、中国侨商联合会、河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承办。本届节会的主题是:“天下华商 同根同源”,突出“一节一会一展”,“一节”即举办第九届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开幕式暨商祖王亥拜谒大典,“一会”即举行第九届国际华商投资(商丘)大会,“一展”即举办殷商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展、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展、首届“殷商之源·大美商丘”中国古城主题摄影展等系列展。
(整理:本报融媒体记者 胡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