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虞城县刘集乡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弯道超车——

围绕“增”字做文章 产品增价劳动增值生活增彩

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以前都叫俺‘牛皮’村,说俺村除了会吹牛皮什么也没有。这几年你看看俺村,光厂子建了好几个,俺在厂里上班还挣钱,村庄也美丽多了。他们再也不说俺‘吹牛皮’了。”1月16日,在虞城县刘集乡的刘皮村,村民刘建修高兴地说。

  近年来,刘集乡依托虞城县委、县政府打造“孝善文化”为抓手,着力抓好“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强化党建引领,把如何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弯道超车摆在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招商引资,着力产业突破,着力人居环境治理等,强化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让农民手中的产品增价,让农民的劳动增值,让农民的生活增彩。一二三产融合得到快速发展,实现了一个传统农业乡镇的华丽蜕变。

  让农民手中的产品增价

  “以前,俺种植的荠菜小打小闹,也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了‘豫兴源’食品有限公司收购荠菜,价格比以前高,而且稳定,俺这季一亩地多卖了上千块钱。”在“豫兴源”食品加工有限公司,高楼村荠菜种植户王新法拿到刚卖出的荠菜款,高兴得合不拢嘴。

  自2021年以来,刘集乡采取土地规模流转、老企业腾笼换鸟、盘活建设用地资源、有效资源嫁接产业的方式,引进育活了懂菜农业、华恒食品、豫兴源食品、众诚服饰等30家实体企业,带动当地就业2000余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按每人每月2500元计算,年社会效益突破6000万元。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村民买卖有地方。刘集许多村民利用秋忙时差,在冬小麦之前种植甜玉米、荠菜,一年两熟变一年三熟,村民找对了路子,手中的产品实现增值,年收入实现翻番,所有村从发展产业中受益,也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的新突破。

  刘集乡位于黄河故道周边,居民原有家禽养殖的传统,特别是养鸭户最多。但由于品种杂、规模小,效益一直上不来。自商丘华恒食品有限公司在当地顺利投产后,与村民签订相关合同,免费提供养殖技术,提供饲料、管理,并高价回收,带动周边900余户村民从事种鸭养殖,回收价格比以前高,使产品得到增值。

  同时,该乡积极与华涛禽业对接,推广“京粉8号”五彩蛋鸡养殖。刘皮村成立了五彩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养殖户提供养前、养中及销售服务,保障养殖户低风险稳步致富。合作社免费为养殖户搭建鸡舍、加工饲料,定期邀请专家为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防疫、饲养等方面的问题,合作社第一时间上门帮助解决。

  该乡还利用电商平台培训了一批拥有丰富电商运营经验的“新农人”,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将五彩蛋销往全国各地。目前,在线上多个平台日销100余单。刘皮村已发展五彩蛋鸡养殖61户,其中监测户和脱贫户7户,存栏成鸡3200余只,五彩蛋鸡养殖初显规模。2023年五彩蛋销量突破20万枚,带动60余户增收致富。

  让农民的劳动增值

  “自从应天药业在俺村建起来后,俺在这打工,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钱,比种地强多了。”刘皮村村民刘西华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回归。近年来,刘集乡落实县委、县政府制定的人才回归政策,建平台促招商,让乡贤、能人回归家乡创业。自2021年以来,该乡已有22名能人回乡创业。他们回乡创办了30多家小微实体企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创新的理念,同时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当地村民的素质和素养,带动他们实现生产技能的提高。

  在立新村,党员大学生李艳群已被群众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在乡、村两级共同努力下,两年内就有4家小微企业和一个蛋鸡养殖场落户村里,这些回乡人才无论从事企业管理,还是从事村组织建设,都成为乡村发展中的主力军。村民也从小农户变身为产业工人,劳动力实现增值。

  疫情期间,该乡曲桥村金荣户外服饰受到影响,计划停业撤离。厂里40余名村民提出缓发工资,无偿为企业劳动三个月。老板深受感动,目前,该厂又在刘集祝庄等两个村办起了加工点,近200名技术工人从事服饰生产。农民把生产工艺置入产业链,劳动价值得到了提升,从而实现了劳动力价值的提高,月工资在3000元以上者3000多人,其自身素养也得到提高。

  “以前,我没啥技术,帮人干活也只能出个苦力。现在,我在鲁公子的钢卷尺车间负责质量检测,一个月拿好几千块!”在刘集乡鲁公子工量具有限公司,村民刘重庆高兴地说。

  让农民的生活增彩

  “俺村这个坑,以前是个垃圾场,一到夏天蚊蝇乱飞。现在坑里的水清得很,经常有人来这钓鱼,成了垂钓的好地方。”正在钓鱼的侯楼村村民王宇轩说,该村近200亩的水塘水光潋滟、碧波荡漾,几名钓鱼者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浮标。

  全县“户户通”工作全面启动以来,刘集乡把推进农村道路“户户通”硬化建设作为民生工程和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乡村“颜值”和群众的满意度大幅提升。截至目前,全乡已完成施工面积6907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0多盏,完成了11个村,绿化1万多平方米,厕改户1万余户。同时,自然村统筹做好与厕改、排水等基础设施有效衔接,逐村拿出施工计划图,挂图作战。每个村选出乡贤、老党员监管“户户通”,每个胡同选出胡同长,对保质保量完成“户户通”建设任务的村,除了落实县补贴外,乡政府还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给予1万元、8000元、5000元现金奖励。

  同时,该乡着力打造“孝善大食堂”,让“孝善大食堂”成为聚民心、听民意的好地方。弘扬良好社会风气,化解村民矛盾,致力打造生态宜居,农民的生活品质得到大幅提升。

  “今天上午咱们不光吃饺子,还有四道菜呢。”刘皮村老人刘午民开心地说。今年元旦,刘皮村举办“饺子宴”。十多名爱心志愿者、乡驻村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等齐聚“以孝治家”大食堂,为60岁以上的老人包饺子。

  “目前,我们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总抓手,利用四种模式增加集体经济:一是招才引智;二是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三是盘活资产,出租运营;四是让村民用资产和资金入股,实现‘双绑双赢’。”刘集乡党委书记杨保华信心满满地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