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三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有一种年味叫“蒸花馍”

文/图 本报融媒体记者 李 岩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新年将至,年味越来越浓,蒸花馍是一直延续至今的年俗。

  2月7日18时,2024商丘火神台非遗文化周开幕。为了在这里给广大市民和游客展示非遗花馍,昕隆美食的负责人王靖已经忙活了好几个夜晚。

  “这段时间,店里的客人特别多,每天晚上都加班,除了制作团圆花馍、寿桃花馍,今年我还创意制作了龙形花馍、‘商’字花馍。”王靖说。当晚,来华商文化广场参观的游客被这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花馍吸引,看了又看、拍了又拍,感受非遗花馍带来的浓浓的年味和回忆。

  花馍又称为“面花”,不仅可食,而且是一种享誉中外的民间艺术品,由多种形状、各种色彩的面塑组成,有枣花馍、寿桃馍、鱼鳞馍、元宝馍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可以说每一个都是艺术作品,都能令人驻足欣赏。传统的花馍讲究很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祭奠祖先、老人过寿、小孩满月等,都有各类造型和不同用途,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奇葩,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一代代的传承中,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王靖说:“我也是跟着外婆学会的做馒头、做花馍。想要把面粉变成活灵活现的‘动物’,需要经过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不仅需要一双巧手,还要有创意。”

  展台上龙形花馍、“商”字花馍以及带着花果、鱼鸟以及红色“福”“寿”字的花馍吸引了游客的视线,他们好奇地询问王靖这样的花馍是怎么做成的。“面片被仔细擀开后,用细齿的梳子在上面压上各种纹路,就变成了动物的翅膀、花朵的花瓣、龙的鳞片。捏就的花果、鱼鸟和‘福’‘寿’字,要先上锅蒸了定型,等晾干后再上色。”王靖知无不言,耐心向游客介绍着。她说:“看到大家喜欢花馍,我真的非常高兴,豫东花馍是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并加以保护的传统文化。”

  小麦蒸就的花馍,脱胎于粮食,被染上了绚丽的色彩,似乎自然地将温饱与希望融于一身。可以说,花馍也是豫东地区的文化符号,是一种习俗、一种信仰、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花馍是年的味道,更是家的味道,无论习俗和传统怎样变迁,过年的记忆依然是让人最眷念最温暖的画面。”王靖深情地说。

  图:王靖精心制作的花馍在火神台非遗文化周上进行展示。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