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永夏虞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董冬冬

筹备“诸葛亮会” 集智谋求振兴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建谠 通讯员 谢卫勋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快过年了,村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信息多、门路广,这几天我和村‘两委’班子成员都会登门拜访,收集信息,准备开一个回乡人员‘诸葛亮会’,再为村民找些致富门路。”一过腊月二十,虞城县芒种桥乡许各村党支部书记董冬冬就为筹备“诸葛亮会”忙起来了。

  走进虞城县芒种桥乡许各村,映入眼帘的是村民整洁干净的楼房、新修的柏油路、排列整齐的塑料大棚,以及碧波荡漾的人工湖。

  “以前,这村可不是这个样。”芒种桥乡驻村干部徐文军感慨地说,以前村里产业少,家族矛盾突出,上访事件不断;村委会领导班子不健全,没有集体经济,村民小农思想严重,村居环境脏乱不堪……许各村一度成了基层治理的难题村。

  2023年,芒种桥乡党委、乡政府围绕高质量党建推进软弱涣散村整治,强班子、抓队伍,从经济能人、致富能手、乡贤中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两推一选”,许各村委会成立了新的领导班子,由董冬冬担任村党支部书记。

  董冬冬上任后,开展学习研讨活动,举办培训班,撰写心得体会,查摆整改问题,在全村开展“我是谁、为了谁、怎么办”的作风建设提升活动,并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树牢为民服务意识,迅速扭转了村里的信访工作被动局面。

  “现在俺村比以前强多了。自从新任村党支部班子上任后,村党支部书记董冬冬经常和我们谈心,商量如何致富。现在村里没有上访事件了,大家伙一心想着上项目挣钱。”村民许典民高兴地说。

  围绕促增收,董冬冬发动群众上项目。同时,村里以发展集体经济为契机,利用村帮扶车间,成立了河南深鲨广告标识有限公司。该公司以租赁方式承包村帮扶车间,每年向村集体经济交纳租赁费3.5万元,壮大村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立足一亩三分地,照样可以赚大钱。”这是董冬冬经常给群众说的一句话。他发动村里蔬菜大棚老种植户,以旧带新、以强带弱、以富带贫。西瓜老种植户许点献种植“美都”“8424”西瓜多年,具有丰富的西瓜种植经验,村党支部便发动他当致富带头人,先进行品种升级换代。在他的带动下,村里掀起大棚种植的热潮。截至目前,村里蔬菜大棚种植户已发展到100余户。许多村民靠种植西瓜、番茄、黄瓜等果蔬实现了增收致富。

  如今,许各村正着力发展特色蔬菜种植,探索新兴农业业态,让村民更快更好地实现致富增收。

  走访了十几户村里外出打工回乡人员后,董冬冬的笔记本上已经记了好多条信息,他高兴地说:“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只要引导好村民,我们致富的路子就会越来越多。过了年,俺村的老百姓还会上十几个好项目呢。”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