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1年进入商丘日报社工作至今,一直在时政记者部负责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政务活动的新闻报道。”商丘日报时政记者部记者崔坤在谈及自己从事记者工作13年来的心路历程时感慨万千,他在时政报道的“大主题”中寻求“小切口”,充分挖掘其中的“新闻点”,拍摄了很多鲜活生动的照片,逐渐成长为“既能写又能拍,甚至还会操作无人机”的全能型记者。
13年来,崔坤刻苦钻研文字和摄影、摄像技术,用文字记录基层百姓的鲜活故事,用镜头定格城市发展的精彩瞬间。“文字和拍摄是支撑着我走到现在的‘两条腿’,给了我当记者的力量和底气,两者缺一不可。”崔坤始终相信文字和图片的力量,震撼人心的图文,发人深思,引发共鸣,甚至有时候“一图胜千言”。
作为一名时政记者,崔坤认为,自己必须告别对文件和会议材料的直接堆砌套用,每一次重要活动和会议都是宝贵的新闻资源,记者要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性对这一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和分析,才能找到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新闻选题。在做时政记者的这些年里,崔坤的采访紧扣时代主题、回应社会民生、关注基层劳动者。“一篇好的新闻报道一定是‘接地气、冒热气’的,而记者只有深入基层,采写出来的新闻报道才能‘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新闻作品才会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崔坤说。
走基层,让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和深度。自2011年从事一线新闻采访工作以来,崔坤始终关注基层劳动者,将笔尖和镜头对准普通人,拍摄了很多充满“人间烟火气”的照片。2012年,他拍摄的“寒冬三部曲”《寒冬清运工》《寒冬送煤工》《寒冬小菜贩》,用镜头记录了普通人温暖又震撼的“劳动日常”,礼赞每一位平凡却努力生活的人。崔坤说,在拍摄《寒冬清运工》那组图片时,大冬天凌晨4点他就跟着采访对象“出工”,坐着清运车,闻着浓浓的垃圾酸臭味,和被采访对象一起跑了11个垃圾中转站,近距离感受清运工的工作日常,体验了他们平凡又忙碌的一天。崔坤通过他的镜头和文字,让更多人关注到这一平常被人们忽视却又无比重要的角色——清运工。正是他们的辛勤付出,才让城市干净整洁、让市民舒适生活。
每一张好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但镜头背后却隐藏着摄影记者不为人知的艰辛。崔坤表示,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有时候为了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拍到满意的照片,“爬高上低”找机位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2012年,在中国·商丘国际华商节期间,崔坤被安排进行开幕式活动的拍摄工作。虽然他是学摄像出身,并且也在工作中拍摄了大量照片,但他丝毫不敢懈怠。他说:“开幕式现场的礼花转瞬即逝。为了能完美抓拍到礼花绽放时的那一幕,我提前两三天去现场找拍摄点。那时候没有无人机,为了能拍到整个开幕式现场的宏大场景,我还提前准备了一个梯子,爬到高处才找到了最佳机位。”最终,他抓拍到礼花绽放的绚烂瞬间,记录下开幕式现场历史性的一幕,照片刊发在第二天《商丘日报》头版头图的位置。
2020年是崔坤在这些年记者生涯中最具挑战的一年。新冠疫情肆虐,为保障采访的正常进行,崔坤和同事直接吃住在宾馆,深入一线,冒着风险进行采访。他说:“在疫情面前,记者是历史的记录者,用手中的笔和肩上的摄像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鼓舞群众士气,记录战‘疫’中的感人瞬间,坚定人民群众战胜疫情的信心,这是我们记者的责任和使命。”
2020年3月底,我市援鄂医疗队88名医护人员在武汉奋战39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胜利回家。他们乘坐航班抵达新郑机场后,换乘大巴车返回商丘,崔坤与同事们用镜头全程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看到88名英雄归来时,市民们自发夹道欢迎。虽然早已在采访中见惯了各种“大场面”,但崔坤依旧激动得热泪盈眶。也正是这次的拍摄经历,给了他继续在疫情一线采访的勇气和力量。
近年来,为适应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崔坤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问题。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摄像和剪辑技术,摸索无人机拍摄,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融媒能力。
2022年5月,崔坤在《商丘日报》开设了自己的个人栏目《小崔游园》,围绕中心城区的城市公园进行系列摄影、摄像报道,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现我市城市建设成果、绿色发展成效和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读者可以扫描报纸上的二维码观看视频介绍。这个栏目的宣传标语“小崔游园,带你游遍商丘各个公园”,也成为崔坤与读者之间的约定。他跑遍商丘市区大大小小的公园,用镜头记录下这座城市的美丽与变迁。
十三载风雨兼程,十三载春华秋实。作为一名从事新闻行业13年的党媒记者,崔坤一路风雨、一路收获。他拍摄的《忆党史 颂党情 感党恩》《高墙外的痴情等候(6)》《抗战老兵为战友守墓22载(组照)》等多幅(组)摄影佳作,荣获河南新闻二等奖和其他国家级摄影奖项。
如今,短视频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形式,纸媒记者要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要求,这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增强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力,崔坤也在积极探索短视频的报道方式。他认为,传统媒体记者在保持自身优势的同时,必须不断学习新技术,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扎扎实实扑下身子,将镜头对准基层一线,才能采写出更多鲜活的新闻报道,捕捉到生活中更多微小却闪光的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