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文剑
七
京九晚报人众志成城,我的新闻事业下半场开局高歌猛进。
从2004年起,按照我制定的目标关键词,起步、提速、跨越、突破、超越,五年五大步,京九晚报经营收入逐年呈翻番式或倍数级增长,有效发行由1万份到5万份,增加了4倍多,广告收入由80万元到800多万元,增长10倍,由当初的母报供养实现了超越回报母报,综合影响力迅速走到全省同行前列。
我在其间,收获了商丘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河南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晚报杰出贡献总编辑奖、首届商丘市直机关十大杰出青年以及商丘市委、市政府授予的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通令嘉奖两次等。更值得自豪的是,见闻随喜,晚报团队在过去“散兵游勇”印象的基础上,我一个副处级带领的晚报班子成员,茁壮成长,梯次进步,相继走出了四个正处级、一个副处级,晚报成为报社历练领导干部的“黄埔军校”。
“这,就是他一直做的一篇好文章,一篇题目为‘从一名优秀记者到一名优秀报人’的好文章。”张琼部长《序言》中对我的评价充满肯定,其实有些过誉,一直是激励和动力。
回望到这里,重温那句“非得道者,安能见闻”,似有几分顿悟:新闻有道,新闻从业亦有道,晚报五年激流勇进,都是时代造化、群策群力。
见闻觉知,过眼云烟。晚报五年,我还是忍不住提笔写了几篇文章,包含新闻论文和新闻作品,如《以立体思维经营平面媒体》《魂牵归德:大山家族的商丘情结》《34名孤儿的幸福和一名农民党员的责任》《张贤亮:经营“荒凉”的智慧》《左建党,冰雪中立起的一座丰碑》《文化生产力解放的力量无穷无尽》等,拿了6件中国晚报赵超构新闻奖,其中一等奖3件。
八
2008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5·12汶川大地震”揪紧继而凝聚起亿万国人的心。北京奥运会从圣火传递到盛装开幕激发和振奋了亿万国人的满怀豪情。
这一年,京九晚报人全年像打鸡血似的投入“提升年”的战斗。抗震救灾独家新闻重磅不断、喜盼聚焦奥运策划引人注目、政风行风热线彰显舆论监督威力、关注留守儿童爱心行动温暖千家、晚报红娘相亲大会人头攒动、晚报年度读者节和小记者新春联欢会好戏连台……
年底,报社“政变”。社长和总编辑因为年龄等原因全换,社长是外单位派来的,总编辑要内部产生。知道论条件有希望但不知所措而内心忐忑的我,最终还是被组织和报社同志们推到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的岗位上。
那年,我38岁,是全省地市党报最年轻的总编辑。同年,成功晋升高级记者职称。
九
责任在肩,初心如磐。
从报社副总编兼晚报总编辑,到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主阵地由市场化、市民化的都市报转向引领主流舆论的党委机关报,恰好可以嫁接晚报历练的策划优势、机制灵活经验,助推商丘日报从严肃有余中蝶变。因此这次角色转换,我没有迷茫,多少还有跃跃欲试的兴奋感。
因为不再操心广告、发行、行政事务,一心领军采编办报,我又找到当初单纯的感觉。主导对商丘日报改版,引进晚报百分考核机制,因人施策灵活调度,尤其是晚报积累并养成的策划思维派上用场,10年坚持创造了省内同行公认的大型主题报道策划的商丘日报品牌。
十八大开启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作为。从2013年起,围绕时代重大主题,结合商丘实际,我执笔策划、组织实施、带队示范,连续10年每年都要组织推出至少一次重大主题融媒体重磅系列报道,连续10年10次受到省委宣传部《河南新闻阅评》专题盛赞,连续10年10次被评为商丘市年度“十件文化大事”。
十大主题策划分别是:2013年《美丽商丘咱的家》,2014年《商丘“聚”变》,2015年《聚焦生态文明、寻访美丽乡村》,2016年《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探访聚焦》,2017年《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探访聚焦解析》,2018年《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商丘成就“四个百版”大型全媒体报道》,2019年《“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全媒体增强“四力”大型主题报道》,2020年《“百年梦圆看百村”全媒体大型主题系列报道》,2021年《百年华诞寻初心》《百岁人家感党恩》两大系列,2022年《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喜迎党的二十大·商丘非凡十年大型主题融媒体系列报道》。
十大主题全媒体报道策划成为商丘日报社“非凡十年”的标识,也是我作为党报总编辑13年似乎能拿得出手的“硬菜”。每次策划出台,都是团队接力出击,全媒体、全区域、全覆盖、立体式、交互式、轰炸式的强势引流传播,一方面锻炼了队伍、扩大了影响、增强了新闻记者“四力”和新闻舆论“四力”,一方面收获了可观的“两个效益”、留下了载入报社史册的物化记忆。
根据策划实施成果,我担纲主编或总策划,相继结集出版了《美丽商丘咱的家》《故道逢春》《聚焦生态文明 寻访美丽乡村》《“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探访解析》4本图书和100版《向人民汇报》、108版《商迎天下》、188版《新商颂》、320版《商丘战“疫”》、184版《商丘非凡十年》等系列典藏特刊。
十
2008年至2021年,可以说是我新闻事业下半场沉醉其中游刃有余的时间,后来看有些拉杂漫长,回望过程似乎又是弹指一挥间。因为除了领军办报,似乎没有其他分工,也就乐得心无旁骛。总编辑作为一个媒体的首席记者,我庆幸有大把自主可支配的时间“带着大家干、做给大家看”。
于是,利用业余时间或双休日,我养成了常到基层看看的习惯。而此时,已是移动互联网媒体融合风生水起的时代,我开始接触新闻摄影,尤其是越来越顺手的手机摄影,还有短视频拍摄制作,比如自创手机摄影栏目《看图说话》,从2015年开始至今已坚持10年,最近《河南新闻阅评》以《主题体现主旋律 传播形式接地气》为题给予高度评价。
因为几十年积攒的业务功底和新闻敏感,再加上有一定的站位,采写的新闻、撰写的新闻论文屡屡获奖,拍摄的新闻组照也渐渐有感觉且能荣获摄影大奖。粗略统计,总编辑13年,累计79件各类新闻作品荣获省级以上新闻奖,其中河南省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一等奖21件,如《一位全国劳模的不变初心》《豫东花卉转型升级绽放新生机》《洋葱身价追踪(组照)》《“机器换人”:由“制造”向“智造”转变》《扶贫车间复工记》《钦州蚝情(组照)》《关于我市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思考和建议(论文)》等。
其实比上述获奖更让我欣慰的是,因为2017年执笔策划、领军实施并担纲主编结集出版了《“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探访解析》,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历时两年半时间,我把业余之夜都奉献给了皇皇《史记》的研读,并在《商丘日报》梁苑副刊开设专栏《见闻借书读史随笔》,引起不小的关注。河南人民出版社跟进选题,结集出版《<史记>新读》,竟一版再版,后来不仅被评为商丘市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材审定部门评选入围2023年全国中小学校图书馆推荐优秀图书,还被评为北方15省市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图书奖和“2024顶端年度好书”。
十一
可以说,在地市级党报总编辑岗位一干就是13年,应该是创造了至少河南省内同行的最长记录。感恩这13年,它让我的热爱充分释放,它让我的收获充分积累,它让我的耐性充分历练。
学习是我的热爱,写作是我的追求。13年间,我有幸参加了三次省委党校的专家班和处级班研修培训。其中,2010年参加为期三个月的省委党校第19期专家培训班,有感于专家教授的精彩授课,学有所思、思有所悟,就会情不自禁地写下心得,并在商丘日报一角开设专栏与读者分享,三个月积累了54篇随笔体会。培训结束,我将结集成册的随笔《思悟集》当作结业论文上交,引起党校老师的惊呼,“上培训班出本书”成为省委党校学员教育的佳话。
13年,是我39岁到52岁的区间,横跨了青年到中年。也许是初心执着,也许是阅历积累,其间我相继被郑州大学、商丘师范学院评聘为创新实践基地硕士研究生导师、客座教授,被中国范仲淹研究会选为理事,被授予中国报业深度融合发展奖创新人物称号,被评为中国地市报新闻摄影十杰社长总编辑奖……
十二
2021年11月23日,组织正式宣布我的职务调整,不再担任总编辑,任商丘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商丘日报社社长。
像登山,有一种终于到山顶的感觉。其实,新鲜感只是一瞬间,无限风光全不见,“险峰”之“险”在眼前,山一样的责任重如山。
因为媒体融合落下的功课和历史积累的问题太多,一开始把复杂的问题想简单了,不是先立后破,而是边破边立、多头出击。人员整合、信访化解、印务升级、机制重塑、平台重建、流程再造,一团乱麻交错。扯出的线头太多,处处该做处处不易,一度焦灼,又经历了一次重回八卦炼丹炉般的煎熬。好在志同道合者众,好在有智慧专业的好领导,好在有坚定支持的大后方,再次浴火重生。
转眼间,社长三年,滚石上山,云开雾散。报纸提价扩量稳量稳住基本盘,连续三年年年困难年年稳;加快融合再造新优势新上平台客户端,云阅读视频号新媒体矩阵终实现;打基础开新局扬优势上水平轻舟已过万重山,转作风提能力深融合创一流三年目标正实现;印务升级报史馆新建全媒体传播布局献礼报庆四十年,强转型勇超越加快融入市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谱新篇;理念策略战略精神能力积厚成势,创新转型融合团结奋斗超越步步为营……
一纸成书,慎终如始。35年转眼成烟,我的新闻事业接近收官。感恩时代、感恩组织、感恩报社、感恩伴我同行的每一个人。心怀敬畏,尽责守善;逐浪前行,拥抱明天。
(作者系商丘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