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工业小村”铆足干劲开新局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王自力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河南首兴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员工在赶订单。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摄

  黄河故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村,竟有几家企业机器轰鸣,热闹红火。2月21日,记者冒着春寒料峭的微风,深入该村,一探究竟。

  这个小村就是民权县花园乡朱庄村,它位于连霍高速民权出入口西3公里的地方,距离民权高新区也是3公里。

  记者首先来到位于该村的河南首兴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只见这里一排排整齐的制冷设备机械有序运作,工人们忙而有序地穿梭在生产线上,各司其职,分工有序,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陪同采访的村党支部书记朱保国介绍,该企业是一家从事制冷、空调设备制造销售的公司,年产值1500多万元,为村民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

  今年50岁的马响阁是公司的一名老员工,在生产车间里忙个不停,来这里上班后,她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从公司刚建我就在这上班了,一个月5000多元,离家不远,早晚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俺很满足!”说话间,马响阁脸上溢满了笑容。

  距离朱庄村党群服务中心不远的民权县成方电器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制冷设备塑料扣件的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确保春节前的订单顺利交付,该企业借力新设备和新投入的智能化生产线,擂响高质量发展战鼓,全力以赴满负荷生产。

  “可别小瞧了这塑料扣件,不仅为全县制冷企业延链补链,还出口到国外呢!”36岁的涂义平勤学会干,早早地“上道”拿上了高工资。

  和涂义平同样,全村50余名妇女想都不敢想,过去围着锅台转的家庭主妇,摇身一变,华丽转身,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工人。

  涂义平说:“以前在村里能干啥?脸朝黄土背朝天,忙活一年不见钱,几亩薄地,光种小麦、玉米,能挣几个钱?!”眼下,村民们家门口稳定增收,索性将土地流转了出去,一股脑地钻在车间里当上了“工薪族”。

  “新的一年,我们扩大再生产,岗位需求量猛增,必须吸纳‘新鲜血液’,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以产业带动就业,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成方电器有限公司负责人朱心勇信心满满。

  同样,位于朱庄村村头的民权县信仁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也是铆足干劲,满负荷运转,目前订单不断,工人们正大干一季度,冲刺“开门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朱保国说,产业对了头,致富有奔头。该村一个个企业的投产,是集体经济发展的里程碑,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压舱石”。

  近两年,这个人口仅有1000人的朱庄村,不再“土里刨食”,而是依托毗邻民权县高新区“中国冷谷”的资源禀赋和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走上了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村党支部通过招引能人、整合资源,像河南首兴制冷、民权县成方电器等5家企业先后落户,不仅为村内和周边村庄乡亲提供了200多个就业岗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