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水东》梗概:
1942年冬,新四军某师特务连连长戴旭龙奉命带领一个排的豫东籍骑兵官兵护送电台至水(豫)东地区睢(县)杞(县)太(康)根据地,路途遥远大部分是敌占区。戴旭龙他们既强突敌伪重重封锁阻截护送,又暗地通过地下交通网转运。与水(豫)东古河县武工队、水(豫)东地下党等携手并肩锄汉奸除叛徒战日寇,浴血奋战平原雪野、村庄地道、陇海铁路、黄河故道,机智勇敢完成了任务,谱写了一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水(豫)东军民抗日战歌。
本剧参考水(豫)东部分抗战史实改编创作。集地道战、铁道战、水上战、谍战、武打、马术等为一体。惊险悬疑,高潮迭起,荡气回肠。
力争从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上为打造同类题材(军地敌后抗战)电影高峰提供一剧之本。
黑屏红字:
谨以此剧献给为民族独立、解放、尊严和复兴流血牺牲的英雄和烈士们。
并以此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本剧参考豫东地区部分抗战史实改编创作。
序
画面逐字白色字幕伴旁白,并叠印以下一组连续画面:
1938年6月9日,为掩护国民党军队溃逃,蒋介石国民政府掘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汹涌黄河水向东南倾泻泛滥,冲毁房屋200余万间,淹没农田2000余万亩,受灾面积50余万平方公里;4500余万人遭难,1200余万人流离失所,89万人死亡,给日寇铁蹄下豫皖苏3省44县人民带来雪上加霜、惨绝人寰灾难的同时,形成东西宽40至160余华里、南北长800余华里的黄泛区。黄泛区以西起开封东至商丘、北起陇海铁路、南至周口淮阳的大片豫东平原区域,我抗日军民称为“水东地区”。
1942年敌后抗战进入困难时期,孤悬日伪顽匪围困之中的水东根据地尤其艰难残酷。日伪顽匪连续扫荡袭击,汉奸叛徒出卖告密,加上自然灾害,我水东抗日武装损失惨重,地下电台几乎被摧毁殆尽,抗日志士大批被捕被杀,我水东军民身陷水深火热之中。
是年冬,新四军某师特务连连长戴旭龙奉命带领一个排骑兵战士护送电台奔赴家乡水东睢杞太根据地,本剧故事就此展开……
(1)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日徐州、兰封会战资料片……
(2)郑州花园口决堤黄河水汹涌泛滥冲倒房屋淹没田野资料片……
(3)豫东平原 1942年秋 日 外
豫东睢(县)杞(县)太(康)地区铁底河河畔战斗现场 晨
晨光微曦中铁底河两岸硝烟弥漫,炮弹在河两岸和河中爆炸,激起水柱数根。
日伪军在射击、追击。
硝烟征尘、血迹伤痕,战斗了一夜的疲惫的水东独立团战士们一边奔跑一边向后射击,从河堤上冲进河中泅渡。河中的战马嘶鸣,或驮物或载人。河中的战士大部分在爆炸、射击下中弹、沉溺,只有一小部分战士冲上对岸河堤,其中又有几个战士中弹倒下。
河水中,战马旁的独立团一指挥员中弹,血从后背流出。牵马的战士回头呼救指挥员,指挥员将公文包从水中举出交给战士后沉水牺牲。
(4)某大学实验楼前,发黄的树叶在秋风中簌簌抖动。
一日酋站在一日式小汽车旁,数名日军端枪对着实验楼门口。三个日军从门洞里走出,其中一个抱着一部电台,随后三两黑衣特务挟持着一男一女知识分子从门洞鱼贯而出,走向黑色囚车。
(5)秋天的豫东平原田野上,黄昏中一日伪军骑兵小队追赶几名奔跑的武工队队员。三四个队员中弹倒下,另两三个隐入沟渠奔跑。
(6)豫东平原一沙土岗子下土坑内,几个农会干部被日伪军、日伪便衣侦缉队扬锹填土活埋。
(7)一城镇街道店铺,几名地下党被日伪军、日伪便衣侦缉队特务押出。
(8)一村庄数间房屋着火,火光中日酋狞笑。
(9)一城镇街角,几个披、穿脏烂衣物的男女乞丐和几名瘦骨嶙峋的儿童呆滞期盼的眼神。(叠印结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