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闲人少,温室大棚剪苗忙。4月5日,在民权县王桥镇业明家庭农场红薯产业园,一座座温室大棚里的红薯苗簇簇亭立、郁郁葱葱,员工们坐在塑料凳子上剪红薯苗。“现在正是剪苗期,每天都有100多名员工在大棚里剪苗,订单多,我们一家人忙得顾不上吃饭。”该家庭农场负责人韦博指着拉苗的外地货车说。
35岁的韦博是民权县胡集乡人,2013年,为寻求发家致富之路,韦博在母亲王春阁的带领下,到王桥镇租地20亩创办家庭农场,主营红薯产业。2016年开始种植脱毒红薯和育苗。韦博介绍,脱毒红薯是利用生物技术,将红薯内的病毒清除出来,并培育出无病毒的红薯种苗,恢复优良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
2017年,为扩大业明家庭农场规模,在王桥镇政府的扶持下,韦博流转土地2000亩,其中育苗基地占700亩,他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的经营模式,大搞脱毒红薯产业。同时又新建了571个大棚育红薯苗。韦博算了一笔账,一季出苗1000多万棵,一年一亿多棵,挣个100多万元没问题。加上1000多亩脱毒红薯订单收入,回收脱毒红薯卖给淀粉、薯片、果汁加工厂收入等,2018年,韦博的家庭农场净收入260余万元。当年建起红薯苗快繁玻璃温室1座、红薯窖3座、冷库7个。产品销往山东、新疆、广东、吉林等地。从此,韦博在方圆几十里有了个“红薯大王”的称号。
2021年,韦博筹建瓶苗脱毒实验室,培养抗病毒性强的原原种,可使脱毒红薯增产30%左右,并且次品红薯少,毒素含量底。韦博认为,产品竞争激烈,不靠技术更新是要被市场淘汰的。
一路走来,韦博感慨万千,因恶劣天气,温室大棚塌过;因资金周转不过来,一家人东挪西借过;因技术原因,红薯坏掉过……“干事创业,哪有一帆风顺的,好在政府大力支持,俺家的红薯事业才发展起来,过上今天的好日子。”韦博经常对来取经的农户这样说。
自己创业富裕了,带领农户共同富裕才有说服力。王桥镇东村村民刘胜强,在韦博的鼓励下,2000年整合土地80多亩;胡集乡赵铁楼村村民韦朋举,参观韦博的脱毒红薯种植模式后,种了60多亩。如今两人提起韦博,感激不尽。
“一天平均120多块钱。活也不重,去年俺挣了两万多元!”提起务工收入,王桥镇花牛羊村村民王春芝快言快语。据了解,像王春芝这样的长期工,韦博的家庭农场就有80多人。
“韦博和他的弟弟都在县城买了房和车。今年韦博又当选了县人大代表。俺种的红薯甜,俺心里更甜!”提起如今的生活,王春阁喜笑颜开。
该镇主抓农业的副镇长鹿莉讲,未来两年,韦博的家庭农场红薯种植面积将达到1.2万亩,可带动900余户种植订单红薯。为了能够形成更好的产业链,准备筹划建设薯片、薯条加工厂,使村民持续增收,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