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叠波秋水

王站立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澄澈的秋水牵系着诗家词客的心魂,涌动起伏在千古文人的心灵。她浇灌出秋水精神,滋润着山水诗文血气健旺。

  2000多年前,俱道适往的学人庄周,信足水泽,临照秋水,心体天地之气,笔代造化之功,构撰出幽深玄妙的《庄子》。庄学里百川灌河的秋水,元气淋漓奔流不息,气势如虹横贯长空,她负载的智慧深远地影响着东方思辨史。

  春秋代序,岁律更替,胎息于庄学的秋水在岁月中沉淀、净化、纯透、凝华,融凝出千年后的魏晋风骨、唐宋风流、明清雅韵,在苍茫的山河大地上洇染出秋水长天、沦涟惊鸿、清浅疏影、寒潭秋声、霜天水落、残塘秋荷、秋江暝泊等诗词画卷。

  哲人明理,诗家言志,歌者咏曲,他们观水各有所悟,西哲感慨抽足急流、再插足已非前水,东儒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禅者感怀桥流水不流,庄学托物寓意,思辨明理,寄予了秋水形而上的道学意涵。

  秋水绵邈无际,流布天地清宇。秋水之大,“春秋不变,水旱不知”;秋水之微,流动在草叶纹理、虫鱼血脉。她流动成雨、露、雾,静凝为冰、霜、雪;挂壁成泉聚谷为潭,缓流浅溪怒涛江海;阴冷凝云,阳暖化汽。你听,流泉叮咚有音,雾岚朦胧缥缈;你看,江河若带似飘,游云形影如幻;你悟,灌河洪水无情冷,叠推秋波有意暖。

  秋水至大无形,至微若无。她“上侵天地,下固穷泉”,弥漫于天地四隅,流淌于涧塘河川,潜藏于洞谷幽壑,附贴于草屑尘埃。聚则江海浩荡,飘则云卷云舒,不论是水、是雾、是云,都弥漫着普化于内的道性。

  秋水“变”与“不变”的道性,触动着赋客的灵心。千年前,泛舟秋江夜月里的贬客苏子,深受乌台诗案的浃骨沦髓之痛,他希冀从消长之水和盈虚之月里求得解脱,跳出狭隘的人情圈槛,走向广博的天情、道情空间,于道情化境中安歇灵魂。

  秋水静照物影,识辨大道真意。秋水思辨,妙论精绝,河伯海若对话、庄惠之辩哲光生辉,蛇与风的论道妙解天地机理,泥龟、鲦鱼之乐诠释天性之真,公孙龙问道魏牟诠解世相。秋水哲学渊深如海,涌荡着哲波;她明波如镜,滴水映出七色;她静谧如睡,似菊般达观淡然。

  落叶飘零,清溪潺缓,漫步秋水湖畔的幽径,奔放的生命于静照中收敛,浩荡的血流于静照中止泊,悠然间,沉冥入神,万千色相历历朗现于眼前。

  道源于悟,相破于识。深谙庄学的魏晋名士于林泉修竹间谈玄论道,于深重的哀伤中挥洒出凌空蹈虚的魏晋风度。看,那个放肆直言、不阿权势的英俊美男嵇康视死如归,于临刑前弹奏出音色凝咽的人间绝唱《广陵散》,那个与父辩驳、字势雄逸古今的琅琊逸少,静临秋水研墨挥毫千古绝作《兰亭序》。

  秋水颜姿清寒,清透不染纤尘。苦难净化灵魂。庄周穷居陋巷,缺衣少食的困扰、人情炎凉的困惑、世态乱象的困囿,挤压着他忘身出尘,于清宁中寻找立身尽性的道学家园。文吐心音,他的情思液化成清冽秋水,倒映出清癯的身影,兀立于先秦时空。

  星宿周列,四季更序,万物自循其理;天道化物,阴阳冲气,天地自清自净。置身秋雨初洗后的空境,冗杂、妄求、欲念于洗濯中释化、淡然、净尽、了无。悬尘,在缓缓流淌的秋水中沉潜;浮欲,在处静息影的修身中萎缩;人心,终在绚烂至极中归于平淡。不觉间,身外已是霜落叶红,石出潭清,天光云影。

  沐浴秋水,身心俱净。有人说:天地一清荷,万古一庄周。洁身自净的他,视荣华如敝屣,视富贵如腐鼠,言唾之,行拒之,念绝之,其孤高清傲的个性在历史长空中耸立起道家学人的人格高标。

  秋水性情空灵,容纳罔极境象。秋水盈盈于天地间,她玄之又玄,汇融了庄学妙道。她性空,灵觉通透;形柔,绵中含刚;势缓,静流致远;韵高,延传千古;意深,其味难穷。

  始源于道学的空灵说,是意念里的灵境妙意,有着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绝妙。虚实相生,无相化有,庄学后人接续不绝地试图用天际间似有若无云烟,深谷幽壑间高山流水琴音,夜阑中袅袅天籁和音意解空灵说,派生出空灵诗词画作的宏美天地。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历代丹青画师深悟空灵说,他们若淡若疏,用洗炼的笔墨,于寸帛传递出闲适无奈的淡淡哀愁;用阴阳明暗的笔法,于尺绢尽现千里江山高远意韵;用轻墨淡染的笔法,于段锦烘托出浩渺烟波无边柔美远意;唯道集虚,虚室生白,空笔妙道,于画底空白处集尽天地间灵气。一批大家暗谙天道,用片叶孤舟,或绝峰孤亭,或寒江独钓,或月照山寺,实与虚、境与意、相与色、明与暗、有限与无穷,天工开画般地渲染出《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等绝版画作。

  秋水道情浩荡,牵系过客心魂。一溪秋水,满川道意。他触目成象,触心成理,大开大合的三千言《秋水》,是老者静观世态百相的见独。身在漆园、心存江湖的他梦身化蝶,从浊重的人间世里跳出来,轻舞翩游于遍地芳草华林的道境,轻身以舞,逍遥自在。

  其实,从走出荒古森林的那刻起,人就戴上道德的、伦理的、礼仪的枷锁,淹没于五谷杂粮意欲中,陷溺于权色泥淖里。渴盼自由、超脱,回归自然成为千秋万代探求破解的终极大题。恰恰是自由流动、处下而居的秋水契合了人性之需,恰恰是任性伸张、含道映物的秋水慰藉着欲而不得的愁闷心灵。

  一泉一溪、一渊一潭、一湖一川的秋水周流不息,她负荷着无边的深情、渊深的道意。那些怀乡思亲的游子、羁绊于官途的仕子、幽情百结的骚客,临岸秋水,无不思情荡漾、思波起伏,从涨落的秋水中证悟真谛,他们或坐看云起,或卧听雨落,或摇楫泛江,或林泉啸歌,于清波流泉间天人合一。

  秋水利物不语,滋育万千生灵。“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先于物灵而生,它是天地的血液、生灵的母乳,滋补着万物欣欣向荣;它大象无形、真水无香、居下不争,通体盈溢着道意;它周流不息、随物赋形、慈爱无声,周身散发着母性的辉光。

  秋水洇润,天地葱茏,那苍山翠木、碧野青原,那渊泽中的鱼和虾、鸣叫九天的鹏和鹰,那滩渚塘浦、城隍楼宇,无不因秋水而生机盎然,无不因秋水而泛现着生命的光泽。

  秋水浅浅,草木滋生;秋水深深,诗章化成;秋水意大,涌泛道波。她行地为江河,经天成云霞,入心化诗章,与永固的江山相伴,与永恒的天地并存。

  滴水映现大千,刹那见出终古。道家学人庄周心灵里毓养的那团秋水,叠波流韵,映彻天地,也映彻千古人心。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