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要实现“五大目标”:
规模效益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
产业结构明显升级
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集群节约集约效应显著
全面推进新兴工业城市建设,巩固和提升制造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产业链水平,加快高端产业要素集聚,提升现代工业发展能级……4月18日,记者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为深入贯彻落实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商丘建设,近日,中共商丘市委办公室、商丘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商丘市创建新兴工业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突出“五大原则”
实现“五大目标”
据了解,《方案》提出了创建新兴工业城市的五个基本原则和五个发展目标,这也为我市创建新兴工业城市工作指引了方向。
“五大原则”分别为:突出创新引领发展、突出绿色智慧方向、突出新兴工业生态、突出空间集聚集约、突出产业协同融合。
到2025年要实现的“五大目标”:规模效益明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明显升级、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集群节约集约效应显著。
实施“七大战略”
推进新兴工业城市创建
《方案》提出实施换道领跑、链式集群、数字化转型、协同发展、创新驱动、产城融合、制度型开放等创建新兴工业城市七个方面的战略,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城市创建。
实施换道领跑战略,加快构建“3+4+N”现代工业体系。实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专项,聚焦装备制造、纺织服装制鞋、食品3大优势产业,大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改造,到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2000亿元;持续壮大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4大新兴产业,打造一批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引擎,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到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实施未来产业先导化布局专项,谋划布局生命健康、碳基新材料、生物质新材料、石油基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煤基医药中间体、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实施链式集群战略,全面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坚持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建立产业链“链长制”,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带动中小企业良性发展,力争到2025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
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加快传统工业智能升级。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主线,推动新兴数字产业快速发展,每年滚动推动2000家中小企业上云,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个。
实施协同发展战略,打造与现代工业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现代商务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打造与制造业相适应、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以自主创新强引领,以开放创新聚资源,以协同创新增能力,搭建创新发展优质载体平台,带动全市创新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倍增,总数在300家以上。
实施产城融合战略,推进“2+8”先进制造业载体建设。“2+8”为2个高水平国家级开发区,8个高质量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引导各县(市、区)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加快形成分工合理、结构优化、良性互动的全市现代工业发展格局。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推动对外合作拓展。坚持“市外即域外、市外即开放”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产业项目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引育更多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落实“五大保障”
保驾护航新兴工业城市创建
《方案》要求严格落实组织领导、政策保障、项目引领、要素支撑和监测评估等“五大保障”,为推进我市创建新兴工业城市工作保驾护航。
加强组织领导。设立新兴工业城市创建专班,建立市领导牵头、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新兴工业城市建设工作领导机制,为创建新兴工业城市提供组织保障。
完善政策保障。围绕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谋篇布局等方面,研究制定针对性扶持政策,形成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
突出项目引领。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将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围绕自身特色产业发展,提升项目整体质量,谋划和引进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
强化要素支撑。建立工业土地收储制度,推广“标准地”出让等模式,保障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用地需求。
健全监测评估机制。按年度对新兴工业城市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监督检查与评估分析,精准发现、深入分析、及时解决新兴工业城市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适时提出确保方案顺利实施的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