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梁苑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父亲的“共富”情结

程兰峰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四月的一天,我奉85岁老母之命,回老家民权县程庄镇程南村修缮几间濒临倒塌的老屋。

  从民权县城驱车向北,越过黄河故道大堤,穿过亚洲著名的申甘林带,仅用20分钟就回到了老家旧宅。与几位爷们兄弟商妥修屋事宜后,便分头去镇上采购砂石、水泥、楼板等物料。令人诧异的是,凡是接洽购买物料的老板,听说程建北的儿子要翻修老屋,所购物料均是分文不收,免费奉送。并表示物料用多少,取多少,不限时间与数量。我得知后便去与卖方逐户交涉,得到的答复都是感恩程建北当年帮人脱贫致富、好人该有好报的托辞。乡邻们对父亲的感念之情,勾起了我对父亲的敬仰思念。

  父亲程建北于1992年9月因肝硬化病故,享年52岁。父亲一生致力于农机制造,造福一方百姓,成为纳税大户,多次捐资办学、修路、救助贫困乡邻,他多次受到省、市、县党委政府的表彰,赢得程庄一带百姓称道。

  父亲生于1940年2月,由于家庭出身不好,青少年时期受人歧视。他靠着自身的发奋努力,终于考上大学,于1959年6月从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父亲先是留校工作,后因家庭成分问题,1962年下放到民权县程庄乡。因本人有机械制造本科学历及知识,且机械工艺车、刨、铣等样样精通,村里便安排他创办了“五·七工厂”。他带领100多名青年农民白手起家,生产简易的铁犁、耧、耙、钗、锹锨等。在贫穷落后的上世纪六十年代,父亲每年竟为村里创收10多万元,村办企业享誉一方。

  父亲领办村工厂12年,从简易农具到农机制造,加上他大公无私,实干苦干加巧干,名声大噪。1974年他调到程庄公社农机修造厂担任厂长。从此,父亲带领300多人日夜苦干,呕心沥血,刻苦攻关,制造出质优价廉的播种机、水泵、喷灌机、变压器、电动机、制砖机、收割机等30多种农机产品,获得省、市农机科技创新奖10多项,每年上交利税从几十万元到百万元。

  父亲自1974年担任农机厂长到1992年去世,连续担任厂长18年。他18年发明创新,18年无私奉献,18年帮贫助学,致力共同富裕,他的精神品质深深感动着各级领导和周围群众。父亲从村办工厂到乡办企业,每年都要到乡里敬老院慰问。他先后4次为村办小学、乡办中学捐资建校30多万元。1985年他收养4名孤儿进厂为徒,后来又帮助孤儿娶妻安家立业,平时救济困难乡亲、捐款送物更是不计其数。《人民日报》《河南日报》《商丘日报》先后予以报道,省政府1986年颁奖表彰。父亲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优秀企业家和省市县三级劳动模范称号,曾担任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被评为河南省科技拔尖人才、捐资助学先进个人。

  父亲虽然离世30年,但他老人家鞠躬尽瘁的人生态度、造福乡里的高尚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共同富裕的执着追求,像一座高大的丰碑,屹立在乡亲们的心中。父亲养育了我们姐弟4人,教我们积极上进、助人为乐、先人后己。大姐、我、小弟、小妹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争创一流,努力赓续父亲家教家风,为国育才。我的一双儿女学业有成,儿子就职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女儿华中科技大学在读大二。看到儿孙成才,85岁老母甚感欣慰,经常自豪地念叨:“你爸值了,他看着你们笑啦!”

  近日,老家的老屋在乡里乡亲的慷慨捐助下已修葺一新,我将老爸的遗像供奉中堂,虔诚一躬:“老爸,您生前致力共同富裕,身后美名流芳,愿您在天之灵得以慰藉!”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