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做好近期强对流天气防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醒广大市民和相关部门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
《通知》中提出,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6月3日前,我市维持晴热高温天气,最高气温35℃—37℃。6月4日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局部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通知》要求,当前正值“三夏”期间,气象部门要切实加强监测,密切关注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根据实况变化及时滚动更新调整预报,提前准确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利用各种媒体及渠道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效率。加强决策服务主动性,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叫应服务,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防灾部署提供保障和支撑。
《通知》中明确,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最新的预报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对准备。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水利、住建、农业农村等部门要重点分析强对流天气影响,指导有关行业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防范减轻灾害损失。广电部门要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及时准确对公众发布。各县(市、区)要重点做好面向农机手野外作业安全防范提醒。有关各县(市、区)要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减少冰雹天气对农业生产等带来的危害。
就此,记者采访了商丘市气象局正高级工程师康邵钧。康邵钧介绍,强对流天气主要有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经常伴有电闪雷鸣、风大雨急等恶劣天气,易致房屋、庄稼树木、电信交通设施受损,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
一般而言,强对流天气“偏爱”夏季的午后和夜晚。康邵钧解释,这是因为夏季早上气温较低,大气能量较弱。到了午后,气温上升,空气中的能量得到释放,便会发生短时强降水等对流性天气。
记者了解到,强对流天气是空间尺度小又发展迅速的天气现象,是气象预报上的难点。在目前观测条件下,人们对这种天气的认识和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强对流天气的预测难是国内外气象预测和科学研究专家学者的共识。
康邵钧介绍,对强对流天气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雷电。强对流天气下,市民应尽量减少外出,不要在户外劳作,不要靠近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和大树下躲雨。二是防大风。强对流天气来临前,工地和厂区应加固围板、广告牌、棚架等临时搭建物。三是防短时强降水。市民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要注意观察,尽量贴近建筑物行走,防止跌入排水井。驾驶员遇到路面或立交桥下积水过深时应尽量绕行,避免强行通过;汽车在低洼积水处熄火时,千万不要在车上等候,要下车到高处等待救援。此外,遇到冰雹天气时,行人和户外作业人员应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暂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