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抗牢粮食安全责任 确保夏粮丰产丰收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民权县

种粮大户潘世华 种粮种出“金娃娃”

记者 闫鹏亮 通讯员 朱士刚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种粮大户潘世华(中)与镇村干部查看小麦的饱满度。  本报融媒体记者 闫鹏亮 摄

  “王书记,今年俺种植的小麦品种是‘纯粮一号’,这个品种的小麦产量高、抗倒伏,最适应咱们豫东地区种植。”6月5日,种粮大户潘世华指着他即将收割的麦子说。

  今年53岁的潘世华是民权县北关镇潘庄村的种粮大户,他从潘庄村276户村民手中流转土地1742亩,每年都与种子企业联姻,为他们繁育小麦、玉米、大豆、花生、高粱等农作物原种,合同的收购价格每公斤要高出当地市场价的2角到6角不等。

  土地流转后的潘庄村村民们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耕生活中解脱了出来,村里的劳动力向城镇和劳务市场转移。村民们大都走出村子,选择外出务工或经商,由此他们的身份也从农民转为工人和商人。

  在农作物的管理过程中,潘世华常年需要120人在他流转土地上做帮工,他所聘用的帮工全部都是村里的脱贫户和留守妇女,每天工作8个小时,工资每天150元,不但增加村民们家庭的收入,而且还解决了留守妇女们的就业问题。

  “虽然耕地面积大了,但是好管理了。现在都是自动化管理,浇地是自动喷淋,除草是机械化,喷药用无人机。”脱贫户潘家福一脸自豪地说。

  潘世华算了一笔账:“按专家给我预测的亩产小麦620公斤计算,今年产量增收和市场收购价格上涨每亩地可增收600元左右,种子公司收购的价格又比市场价每公斤高2毛收购俺的小麦,总账一算,俺家的1742亩小麦比往年多收入120余万元,真是种地也能种出‘金娃娃’。”

  目前,北关镇共流转土地面积50000亩,各村围绕着一村一品种、一村一亮点开展特色种植,该镇引导种粮大户走出一条具有新型农业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出一批带动百姓致富的新型产业。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