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睢阳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睢阳区多措并举 坚决打赢抗旱保种保苗硬仗

记者 邵群峰 通讯员 朱正民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6月10日,睢阳区娄店乡贾楼村的田间地头,线缆、喷灌、水泵各种抗旱设备齐上阵,一派繁忙的抗旱抢种景象。“前两天,我们村已经把1500亩玉米全部播种完毕,现在正在浇水。”娄店乡贾楼村党支部书记贾其堂告诉记者,“收麦前,乡政府派人把我们村的63眼机井全部排查检修一遍,确保眼眼都管用。现在群众浇水基本是机井喷灌,还有远程遥控器,非常方便。”

  贾楼村群众抗旱灌溉的场景,是睢阳区全力抗旱保种保苗的一个缩影,截至6月12日,睢阳区共动用机井1万多眼、抗旱机械3万多台(套),完成抗旱播种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71.75万亩,占秋粮计划的98.36%。

  进入“三夏”以来,睢阳区各级各部门始终牢记扛稳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抢抓农时农事,强化服务保障,全力推进夏收夏种。面对旱情,该区以夏播面积只增不减、夏种夏管有序开展、确保秋粮丰产丰收为目标,强保障、重帮扶、调结构、促增收,多措并举,坚决打赢抗旱造墒保夏种这场硬仗,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睢阳区第一时间成立“三夏”安全生产工作专班,实行党政同责,摸排粮食安全风险隐患,建立工作台账,加强工作调度。先后召开5次抗旱调度会、农技专家分析会、工作部署会,分析旱情,研判粮食生产形势,把干旱情况、风险防控具体化,使抗旱工作有的放矢。为抢抓农时,早播早种,该区印发《关于积极做好抗旱种秋工作的倡议书》,号召全区党员干部、广大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动员,组织推进,利用一切能用的水利条件,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随收随种、抗旱保秋工作高潮。

  为保障抗旱所需,睢阳区进一步加强水电调配,充分发挥各乡镇农民用水协会和“一长两员”作用,对辖区内现有机井进行拉网式地毯式排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每眼机井都能正常使用。水利部门及时研判旱情动态,掌握河道、灌区蓄水情况,积极利用闸、坝工程储备抗旱水源,对全区河道紧急补水蓄水调水,为夏粮播种灌溉提供有效的水源保障。同时,电力部门在确保电力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电改革,降低灌溉用电成本,维护农民利益。

  睢阳区委、区政府重点关注该区3484户脱贫监测户、困难户、无劳动力户、弱劳动力户、残疾人家庭的夏收夏种问题,为确保每村都有帮扶队、每户都有帮扶人,该区组织92个区直单位组成党员先锋队、“三夏”帮扶队,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帮扶队员深入田间地头、抗旱一线,切实帮助群众解决抗旱水源、设备维修等问题,积极开展抗旱夏种帮扶活动。同时,组织科技特派员、农技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13个技术指导组深入抗旱一线,开展抗旱夏种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群众抢时造墒播种,最大限度降低干旱造成的灾害损失。

  “一季小麦吃全年,夏种作物多挣钱。”夏种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最有利时机。睢阳区抢抓夏种时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引良种、扩总量、提质量的市场要求,积极引导扶持农民做好种植结构调整,力促农民增收。今年,重点规划出0.9万亩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基地和8万亩优质西瓜、3万亩脱毒土豆、2.5万亩温棚优质蔬菜、5万亩高油酸花生种植基地。积极打造勒马优质花生、李口优质西瓜、冯桥脱毒红薯等3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抓好毛堌堆穗穗平安绿色葡萄、包公庙绿色黄桃生产基地以及勒马花生、郭村土豆、娄店芦笋、冯桥红薯、李口西瓜五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建设,并强化资金扶持和技术服务,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