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的决定》公布之后,记者近日走访我市部分场所发现—

戴口罩、使用场所码已成常态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6月12日,市民佩戴口罩在商场购物。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出门佩戴口罩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6月12日,在市区一家电影院入口处,观影群众扫码测温进入。图片均由本报融媒体记者 崔坤 摄

  5月23日,我市公布了《商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疫情防控常态化相关规定,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按照要求规范佩戴口罩、主动使用场所码,配合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该《决定》具有法律效力,为全市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等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决定》实施以来,广大市民落实情况如何?对此有什么样的看法?近日,本报融媒体记者兵分多路,对车站、商场、超市、农贸市场、娱乐场所、经营门店、高速公路服务区、办事大厅以及各类场馆等密闭(半密闭)、人员密集场所进行探访,实地了解各个场所及市民对相关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多部门进一步做好行业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融媒体记者 翟华伟

  近日,记者在街头探访时发现,很多门店不仅在入口处等醒目位置张贴悬挂场所码,还张贴有《决定》复印件,对该《决定》的发布进行广泛宣传、告知。据了解,市商务局先后印发1000余份《决定》,张贴在全市商场、超市、市场入口处,并通过设置电子大屏滚动提示、悬挂公益广告等方式,宣传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的重要性,营造人人皆知、自觉响应的良好氛围。

  同时,市商务局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强化督导检查、层层压实责任,对商超流通企业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商贸领域落实好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工作;加强商场、超市入口管控,组织志愿者开展文明引导活动,严格落实“凡进必戴”的防控措施;开辟出入口双通道,避免人员聚集;要求商场、超市员工发挥好引导员、提醒员作用,全方位提醒消费者规范配戴口罩、做好自我保护措施,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压实各方责任。采取自查互查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压实各县(市、区)行业主管责任和商场、超市主体责任,市商务局成立了7个督导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分赴各县(市、区)开展督导,督促县级商务部门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职责,抽查重点企业落实情况,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压实主管部门行业督导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

  市城管局结合城管系统所属相关行业密切接触群众多、工作场所分布广的实际,积极部署和开展工作,督促所属各部门、各行业深入学习、全面落实《决定》要求,确保行业疫情防控安全。

  市城管局党组根据《决定》要求,立即作出部署,督促所属单位、所指导行业的民营企业党组织切实配合做好宣传引导、贯彻落实;督促各企事业单位在公园、营业厅、小区、工地等较显眼位置布设横幅、海报,执法车辆在巡逻过程中循环播放防疫信息,努力提升群众自觉遵守《决定》要求、强化自我防护意识的素养;要求市城管系统各相关行业在开放的公共场所出入口设立疫情防控点位,供水、供气、供暖企业7个营业厅以及市属3个大型封闭公园,严格落实“一人一码一测一口罩”和“一米线”的入场检测,对不戴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办事群众、游园群众免费发放口罩或进行劝返,确保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

  在疫情防控志愿活动中,市城管局志愿者作为劝导员,深入沿街商场、超市、营业厅、餐馆等公共场所和经营场所,对乱丢垃圾、随意吐痰以及不戴口罩等行为进行劝导,必要时免费发放口罩,积极开展疫情防护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正确理性对待疫情、做好相关防护措施。

  乘坐公交车 口罩成“标配”

  本报融媒体记者 鲁超

  6月13日11时许,记者在火车站南广场看到,乘坐公交车的乘客均佩戴着口罩。

  市公交公司12路线路管理员董梁告诉记者,根据我市疫情防控的相关规定,公交车长(驾驶员)要对乘客佩戴口罩进行严格监督。“如果乘客疏忽忘记戴口罩,车长会提醒乘客戴上口罩才能上车。如果提醒后依然不戴口罩,车长会拒绝乘客乘车。”董梁说,“不过,现在几乎所有乘客都在乘坐公交车时自觉佩戴口罩,偶尔遇到一些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不戴口罩时,经过车长提醒后,他们也会戴上口罩。”

  据了解,公交车运行时,要保持通风。此外,公交车每到终点站就会进行一次消杀。“戴口罩对自己和他人都好,不止是能够防范新冠肺炎,还能预防流感。”等待公交车的市民张自鑫说,经历过疫情后,只要是在人群密集的场所,他都会自觉佩戴口罩。

  在市中心汽车站记者看到,南北两处进站口均有提醒乘客佩戴口罩的提示。在站内,无论是候车的乘客还是工作人员,均佩戴着口罩。“乘坐火车的乘客都自觉佩戴口罩,甚至还有穿防护服的。”该站青年志愿者王晓静告诉记者,乘客对于自我防护意识很强,没有不戴口罩进站和乘车的乘客。此外,站内站外均有相关提示,广播也会不定时播放佩戴口罩、避免扎堆和保持距离的提醒。

  在连霍高速商丘站记者看到,下站和上站的私家车内有人员未戴口罩,但是行至疫情防控检查卡点或人工收费窗口时,会及时拿出口罩戴上。该站站长李海霞告诉记者,人工收费窗口若是看到有司机未佩戴口罩,就会进行提醒。“我们的收费员不但在佩戴口罩、测体温后才能上岗。而且收费窗口还安装了防护板,做到工作人员与司乘人员零接触。对于人工收费的通行卡,消毒后才会放入卡箱。”

  把好“进门关” 商家执行力度不一

  本报融媒体记者 刘春正

  6月12日,记者来到几处公众场所进行调查,发现对佩戴口罩、扫码进入公众场所的行为,各商家执行力度不一。

  6时30分,在宁陈农产品交易市场记者看到,前来买菜的市民进进出出,进门处的播音器重复播放着提醒市民戴口罩的录音。在市场内,两名没戴口罩的市民在一家肉摊前和摊主交谈着,全然不顾旁边人的感受,摊主也没有提醒市民佩戴口罩,只顾做着自己的生意。在一个蔬菜摊位前,两名年轻人则把口罩戴在了下巴处,并和摊主交谈着。面对记者的采访,这两名年轻人表示:“夏天戴口罩闷得慌。”

  在位于文化路的安奇乐易超市,相关政策执行比较到位。7时30分许,记者在超市的入口处看到,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提醒准备进入超市的市民扫码及佩戴口罩。“你好,请扫码,并把口罩戴上。”工作人员提醒了一位没戴口罩的市民,该市民表示自己出门匆忙忘记戴口罩,随后,工作人员便拿出一个免费的口罩让其戴上然后才允许其进入超市。“我们每天在门口都有专人值班,测温、扫码、戴口罩,进入超市一样也不能少。”在该超市门口值班的工作人员说。

  8时许,在株洲路东段市中心医院对面的几家小吃门店记者看到,有的小吃店在门外放着测温器,但进入店内的顾客全然不理会。虽然还有小喇叭重复播放着“扫码、测温、戴口罩”等提醒,店主看见顾客进入全然不在意。有的顾客不佩戴口罩进入,也无人过问。“戴不戴口罩都无所谓,就算是戴着口罩进店,坐下吃饭时也得摘掉”面对记者的采访,一名顾客这样说。

  在市中心医院附近还有一些门店入口处,虽然张贴着“进店请佩戴口罩,谢谢配合”字样的提示以及场所码,桌子上也摆放着酒精之类的消毒用品,但是店主似乎只把它们当成摆设。记者随机进入三家门店,只有一家提醒进入店内要扫码。

  公共场馆、办事大厅执行较严格

  本报融媒体记者 司鹤欣

  6月11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当日,很多市民来到位于商丘古城东门附近的商丘非遗文化展示馆进行参观。上午8时,场馆还未正式开放,工作人员就摆放了张贴有场所码的提示牌,提醒市民参观时进行扫码登记。随着客流量逐渐增加,记者注意到,前来参观的群众看到提示牌后基本都能自觉进行扫码。“现在一出门就戴口罩都成习惯了,车里、单位都备着口罩,去任何公共场合都是自觉扫码,这是对自己和大家的健康安全负责。”在现场,一位带着孩子进行参观的市民告诉记者。得知戴口罩、扫码等措施已经入法,她表示,“非常支持,《决定》具有法律效力也就让大家有法可依,对个人行为更有约束力。”

  6月13日9时许,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办事大厅门前已经排起了长队。“请戴好口罩,自觉排队,扫码进门。”在现场多名保安人员的提醒下,等待办事的群众都自觉佩戴口罩,保持间隔,有序排队,扫码入场。在入口处,保安更是认真核对每人扫码情况后再放行。

  据了解,目前市行政服务中心日均接待办事群众四五千人。该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守护办事群众和窗口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相关疫情防控政策,立足于‘防、早、快、准、小’,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近期,我们在办事大厅入口处又增加了两台测温、扫码多功能合一的闸机,增加现场保安、志愿者、工作人员力量维持排队秩序,提示办事群众佩戴口罩。有个别群众可能出门时比较匆忙或者出门后口罩遗失,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还会免费向办事群众发放口罩。从目前情况看,进入办事大厅等公共场合自觉佩戴口罩已经成为群众的习惯,很少发现不佩戴口罩或者不配合疫情防控措施的办事人员。”

  近两日,记者又随机探访了街头部分酒店、电影院、美容会所、健身场馆等,发现各个场所都在进门处张贴了场所码,并摆放酒精喷壶等消毒用品供市民取用。经记者观察,发现市民出入封闭性公共场所都能够自觉佩戴口罩。至于扫码问题,个别市民还存在一定惰性,如有保安、志愿者、店面工作人员执岗检视,则扫码措施执行较到位,如没有人员进行提醒、查看,则存在一些不扫码入场的行为。对此,一些商家告诉记者:“我们工作人员在店里还会提醒一下,让市民出示扫码结果,大多数消费者都能自觉遵守,还有很多都是主动过来让我们看扫码结果的。”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