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县区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睢县制鞋这十年

从“东鞋西进”到“中国鞋都”

本报融媒体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甄 林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核心提示

  芒种时节,记者走进睢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不仅看到水清木秀、百花怒放的美景,更领略了制鞋产业红红火火的生产热潮……

  10年来,安踏、足力健、乔丹、鸿星尔克等427家制鞋企业纷纷落户睢县,睢县也被称为“中国鞋都”。那么,睢县制鞋业何以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原因就在于睢县始终坚持立足本地优势和选择符合自身条件的最佳方式,改革、转型、创新,不断促进制鞋和鞋材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加速发展。

  破局: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业

  2011年,睢县打破保守、跳出睢县、放眼全国,抓住“东鞋西进”难得机遇,确定将集约化程度高、前景广阔的制鞋产业确定为未来的主导产业。时任睢县常务副县长的曹广阔带队到晋江考察,以睢县的“天时”“地利”“人和”优势,于2012年招引总部在晋江的睢县第一家制鞋企业——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落户睢县。

  自此,睢县开始“蹒跚起步”。弯道超车、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土地整备、拆迁安置、亲情服务……开拓者们穷尽所能,为制鞋产业的形成提供优质的土壤。“一年打基础、三年上规模、五年成基地、十年创鞋都”的发展规划逐步成为现实。如今,安踏、足力健、中国乔丹、鸿星尔克等427家制鞋企业纷纷落户睢县,制鞋及鞋材配套企业“遍地开花”,年产能3亿双,占全国休闲运动鞋总产量的30%以上。

  探索:果断敢拼壮大产业

  2014年初春,制鞋业集中的温岭受用工、用地等问题的制约,开始向中西部转移。

  得到消息的睢县连夜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会议,一方面组成50个招商小组,迅速赶赴温岭招商,一方面紧急建设园区孵化基地,吸纳小微企业合作“抱团”入睢。

  2017年4月,睢县紧抓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区内3000多家制鞋产业外迁机遇。大胆探索“拎包入驻”平台,集中有限财力建设4层标准化厂房,打造雄安制鞋产业园和三台制鞋产业园,供企业租赁,赢得先机,促使雄安新区210多家制鞋及配套关联企业成功转移到睢县。

  创新:实施“换道领跑”战略

  资料显示,2017年,睢县确立26家重点企业,拿出5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制鞋产业智能化日渐凸显;2018年,出台《睢县支持智能化改造和工业互联网发展若干政策》,从资金奖励、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智能化改造后,各环节生产效率提高15%至31%,成本降低16%。”河南嘉鸿鞋业有限公司协理蒲生和介绍,仅人工工资每天就能节省近3万元。看到“红利”的睢县鞋企纷纷跟进,开始不同程度实施智能化改造。

  “前期智能化改造以进口为主,从意大利购进一条自动化成型线得1400多万元,造价高且维护难。”亿森鞋业总经理沙启华说。

  为扫清智能化改造依赖进口、造价高的障碍,睢县引进联想集团深慧视5G智能制造项目,其生产的5G智能化生产线功能比意大利设备更先进,正为睢县各鞋企量身订制,仅需500多万元即可安装到位。

  睢县10年的发展证明,中乔体育、鸿星尔克、福盛鞋业从签约到投产不断刷新 “睢县速度”。下一步睢县将坚定“一双鞋、一条路、一群人、一座城、一起拼、一定赢”的信念,促进制鞋产业持续快速高质量发展。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