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育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浅析木芙蓉在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虞城县高级中学 郑茗慧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木芙蓉意象受到文人们的关注并开始进入到文学创作之中,大抵是从南北朝时期开始的,唐宋时期涉及吟咏木芙蓉的内容和艺术技巧达到顶峰。

  “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拒霜之花。

  秀美的外表并不是打动诗人的最重要的因素,不惧严寒的品格更令诗人们看重。在木芙蓉的众多花名中,“拒霜”最为人所熟知。

  韩愈在《木芙蓉》中写到,“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艳色宁相妒,嘉名偶自同。”。苏轼则言“千株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高度赞美了木芙蓉的坚韧的品质。“托根低虽卑,凌霜花亦茂”,其高贵的品格令人敬佩。

  “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爱情之花。

  尤为偏爱木芙蓉的北宋晏殊曾做《少年游》一词: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莫将琼萼等闲分,留赠意中人。

  早在一千多年前,木芙蓉就遍布湘江沿岸,唐末诗人谭用之久有“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的诗句,因而湖南也有了“芙蓉国”之称。

  “群芳谱里群芳消,俏中还数木芙蓉”——富贵之花。

  芙蓉花又称三变花,颜色多变,宋朝赵蕃曾言“三两芙蓉并水丛,向人能白亦能红”,普通的木芙蓉一般是朝开暮谢,而弄色木芙蓉却花开数日,逐日变色,实为罕见。甚至一朵花也能出现不同的颜色。

  辛弃疾以文官花的盛极一时而终究凋零落败来劝慰范南伯仕途不顺,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那被高选进上林苑的弄色木芙蓉,纵使身披紫衣也和那东涂西抹的桃李一样,终究归于虚无。辛弃疾与范氏同为中原豪士,南归后壮志难酬。从词作中可窥见文官花在唐宋时常视为祥瑞,文官花便承载着人们对于仕途通畅的美好意愿。

  “若遇春时占春榜,牡丹未必作花魁”——不遇之花。

  同为秋花,菊花成名较早并由陶渊明书写,使其成为“隐士”的象征而名满天下,而木芙蓉却没有得到这样的知己伯乐,唐代黄滔《木芙蓉三首》曾言“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唐宋时虽有诸多文人吟咏,却终究无法与梅兰竹菊相提并论。木芙蓉虽美丽如仙,却终不在主流审美之列,故此令不少文人士大夫唏嘘不已,并以此自喻,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总之,四季之花皆有其主,只有木芙蓉在热闹之外,以寂寞为伴,迎霜盛开而不为人瞩目,孤芳自赏亦难逃岁月流转。无论哪一种诗歌情感,无不跨越千年让我们领悟到诗人的缱绻情意。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