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征

邓义昌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理论特征和实践特征。

  一、蕴含着浓厚的为民情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就是为民情怀。“十个明确”中的“第三个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用朴素的语言表达着对人民的挚爱,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深情厚谊。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所蕴含的浓厚的为民情怀是与习近平的成长经历紧密相关的。习近平15岁就去了陕北梁家河当知青,这段经历对他人生影响极大。习近平曾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在他的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回延川县梁家河看望父老乡亲时,深情地说:“当年我离开梁家河,人虽然走了,但是心还留在这里。”可以说,在梁家河时,“人民”二字已铭刻在习近平的内心深处。 二、保持着高度的理论自觉

  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及时的进行理论创新是我党的一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对实践发展成就所进行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这体现了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高度自觉,这种高度的理论自觉一方面表现为继承,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创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极富有时代特色的原创性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例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正是因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着高度的理论自觉,主动把新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及时进行理论总结和实践概括,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

  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基本出发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身就是时代的产物,是在新时代我们党和国家面临一系列问题,在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比如,在经济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判断;在党建领域,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老虎苍蝇一起打”新要求;在改革领域,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论断等。这些新理念新论断的提出,都贯穿了强烈的问题意识,都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

  四、凸显着恢弘的战略视野

  从战略层面思考问题,着眼大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特色。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十分重视从根本、全局、长远的角度观察问题,运用战略思维来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正是基于此种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思维的运用,“十个明确”可以说条条都体现了恢弘的战略视野。

  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战略”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包括“战略视野”“战略需求”“战略定位”等,无不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战略思维的高度重视。

  五、充溢着坚定的政党自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始终充溢着坚定的政党自信。“十个明确”中第一个“明确”聚焦党的领导,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并且要求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百年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境遇,开启了当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试问,在中国历史上和当今世界,除了中国共产党,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创造如此伟大的业绩,如此深刻地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对人类历史和世界走势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深刻自信的实践基础。

  (作者单位为中共商丘市委党校)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