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大地,阵阵热浪将人们包围。走在街上,皮肤都被晒得生疼。连日来,我市气温居高不下,最高气温连续多日达到40℃。
6月18日,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再次发布通知,将重大气象灾害(高温)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并要求各县(市、区)及市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高温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按照预案职责分工开展高温应急处置,做好防暑降温、抗旱保种、火灾防范等各项工作,有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高温来袭,市民该如何应对?生活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的天气还能持续多久?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康绍钧告诉记者,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即可称作“高温热浪”。现在商丘40℃以上的高温天气已经持续多日,这是以往不多见的。“以前夏天也有过40℃以上的高温,但一般两三天就结束了。”他说。
至于这次高温天气形成的原因,康绍钧说,主要是地面受暖低压影响,高空受暖高压机控制,有下沉气流,再加上白天受太阳短波辐射影响,大气干燥,这才导致地面温度逐步上升。
同时,他也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根据预测,未来两天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但6月23日会有一次降雨过程,应该会使气温有所下降,也会缓解我市的旱情。
高温天气,保护心血管健康也是十分重要的。“冬天天冷,血管收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病,夏天天热,血管舒张,应该没事。”采访中,不少市民得出这样的结论。
“近日心脑血管发病率明显增加,高温天气更要当心。”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心血管医师吕国伟说,高温天气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荷加重,人体出汗多,导致血液南粘稠度高,易产生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
那么夏季有哪些预防性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呢?吕国伟提醒:“要及时补充水分,心脑血管患者在夏季需要经常补充水分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血栓形成。在感觉不到口渴的时候也要喝水,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下午3:00—5:00有必要饮水。”
要清淡饮食,夏季吃太油腻或者是太咸都会使血液和血压升高,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应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另外应经常吃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在炎热的夏季,不少人都会长时间待在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如果乍一出门,到高温环境中,巨大的温差变化很容易导致血管急剧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诱发心梗或者脑梗。当天气闷热,空气湿度大时,室内可以开启空调,但温度不要过低,与室外温度相差5℃至8℃为宜,另外每隔几个小时要通风换气一次,以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可在早晨或傍晚气温不太高时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等运动,伸展筋骨,能够有效增强心肺功能,改善新陈代谢,缓解紧张情绪,锻炼一定要避开最炎热的时段,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吕国伟还提醒市民,一旦出现头晕、头痛、胸口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外出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同时,我市某4S店工作人员也提醒广大车主,高温天气,不要在车内放打火机、充电宝、香水、老花镜、碳酸饮料等物品,以防引起爆炸、起火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