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支部创建工作开展以来,虞城县立足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准确把握创建任务、标准和办法,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确保创建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坚持把两个《指导意见》作为全县纲领性文件,要求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充分领会创建“五星”支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日,记者分别走进稍岗镇冯庄村、镇里堌乡丁马庄村、城郊乡郭土楼村、杜集镇史桥村,探访这几个村在创建“五星”支部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稍岗镇冯庄村:
冯庄村坚持把人才作为打造“冯庄制造”的根本,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投入资金10万元对全村道路进行绿化,投资27万元对全村坑塘进行改造,投资8万元在村主干道安装路灯210盏,实现全村亮化。加强对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的关心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防范化解独自生活风险。
同时,该村通过发展五金产业甩掉了贫困帽子,现有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家庭工厂作坊180余家。全村企业总产值26亿元,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20多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9万元,人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庞大销售网络,将制造产品远销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等20多个海外国家。
镇里堌乡丁马庄村:
丁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卞振强带领村“两委”干部,利用整治出的坑塘洼地,高标准新建了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健身广场;绘制党建宣传、脱贫攻坚等墙体彩绘600多平方米,打造了“清风塘”红色文化宣传长廊和民俗馆;采用“集体+乡土人才”的模式,创办了3家村办企业和2个专业合作社;投资120万元建成一座1200平方米的钢构车间和两座500吨冷库,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60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增加15万元。
为创建“五星”支部,该村继续推动土地流转,种植阳光玫瑰葡萄300亩、冬桃500亩,鱼塘养殖30亩,预计带动群众增收50万元。在重要节日对全村70岁以上老人进行慰问,为全村80岁以上老人缴纳合作医疗费,对当年考入大学的学生给予1000—3000元的资助。
城郊乡郭土楼村:
郭土楼村建立“村集体、本村经济能人、贫困户”三位一体的带贫利益联结机制,利用4年时间实现了贫困人口持续稳定增收,精心打造的豫东竹海乡村旅游景区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都市人的梦里老家”。
该村发展无公害种植,积极打造生态农业,将1000亩基本农田发展成无公害农业;联合鹦鹉养殖户成立鹦鹉养殖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和集体经济增收;持续推进综治信用家庭建设,开展综治信用家庭评选活动,引领群众讲诚信、守信用。
杜集镇史桥村:
为创建“五星”支部,史桥村结合村情实际,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成扶贫车间2座、光伏发电场1座、鸭棚60座、养牛场4个、养羊厂2个、养鸡场3个,鼓励返乡青年创办企业10家,引进服装加工企业1家,创税收100万元,带动群众就业增收300万元;协调资金60万元建成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00㎡的党群服务中心,为党员群众提供了“一室多用”的党建文化阵地;流转土地千亩建成芍药种植基地;投入300万元对村容村貌进行整治。
该村还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创建专班,深化与桂柳集团合作,稳定50万只的种鸭养殖规模,确保村集体经济和群众稳步增收;对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实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定期到家中解决现实困难;评选出30户星级文明户,激发群众的文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