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以来最强寒潮伴随大风如约而至,让多地气温降至冰点。疫情防控时,天寒地冻中,一场关心温暖特殊群众的“冬日暖阳”行动正在各地悄然启动。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在困难时候伸出的援助之手最能触动心灵。凛冽寒风中,那些事关群众“吃得饱、穿得暖、住得安”的民生话题,总能带来感动和温暖。要让“暖心事”更好地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把群众需求作为“暖心事”的出发点。“暖心事”实际上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就是群众急需解决的急难愁盼问题。近日,见诸报端的“暖新闻”背后尽显人文关怀和城市温度:内蒙古某地因天气寒冷调整核酸检测时间;农产品滞销农户愁,“爱心助农”活动解民忧;疫情被封家中,志愿者把新鲜的蔬菜送到家中;中央下达的救助补助金让困难群众衣食无忧……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只有瞄准民生关切,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才能把“暖心事”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
其次,要把实事办好作为“暖心事”的着力点。实事办好贵在实,好事办实看结果。从“水电气暖”的公众服务到“衣食住行”的个性需求,从“老弱病残”的特殊群体到“身陷困境”的少数人员,这些都应该成为“暖心事”的“关键词”。把实事办好力戒喊“空口号”、搭“花架子”、搞“伪包装”。“暖心事”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疫情当下,降低流动成本,稳定“菜篮子”价格,确保粮油肉蛋菜供应充足是件“暖心事”;足不出户线上办,“一网通办”让服务更高效便捷同样是件“暖心事”。民生小事连着初心,系着民心。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想之所想、急之所急、解之所困,方能找到“暖心事”的支点。
最后,要把群众满意作为“暖心事”的落脚点。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好事办得是否“暖心”,群众的口碑是最客观的褒贬。如在“寒冬送温暖,聚焦农民工”行动、“冬日暖阳助学”行动、“爱心助农暖寒冬”行动中,只有真正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解除了学子、菜农的燃眉之急,“暖心事”才让人拍手称快,真心点赞。民生有温度,幸福有质感。说到底,把千头万绪的事做好,让千家万户的人满意,“暖心事”才能真正成为冬日里的一股暖流,驱走严寒,带来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