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文化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在“走出去”和“请回来”中打造文化影响力

本报融媒体记者 侯国胜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商丘博物馆内的“徐铭艺术馆”,收藏有徐铭捐赠的精品力作。

  商丘市人民政府为徐铭颁发的荣誉证书。本报融媒体记者 侯国胜 摄

  几年前,我看过一篇文章,记忆非常深刻。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谢维和在韩美林艺术馆南展区开馆仪式暨五周年馆庆致辞时说,其他校长喜欢讲自己大学有多少院系、学科,有多少重大项目、科研经费,总之用一串量化数据来说明实力;而他更喜欢说清华的历史和文化。他说,清华有“三宝”:一是出自《易经》的校训;二是美丽的校园;三是清华的校友——不仅有国家领导人,更有一大批科学家、教育家以及在各个领域兢兢业业工作的知识分子。

  历史和文化不仅是大学的“招牌”,更是城市的“根”与“魂”。谢维和的观点,其实更适合城市的文化定位,譬如商丘。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商丘有“三宝”:一是源于殷商的历史根脉;二是当今世界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摞城三位一体的商丘古城;三是商丘的历史文化名人,祖籍夏邑的孔子,根在蒙城的庄子,开办应天书院的范仲淹,民权的文子及宋祁、宋痒“双状元”,诗书画俱佳的侯方域,如今,还有一大批在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书画家、艺术家……

  就当前来说,很多从商丘走出去的各界翘楚,正在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场所发挥着宣传、推介商丘的作用,有很多人正在为商丘的发展“开路架桥”。他们从商丘走出去,走向四面八方,像“满天星”一样扩大了商丘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但是,有一个显而易见的短板,就是影响力太分散、不集聚。有一句歌词说,“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假如,通过一个平台或者机构把这些人“聚成一团火”,无疑对商丘文化品牌的打造大有裨益。

  如何集聚呢?就是“请回来”。睢县把睢县籍的院士“请回来”,设立院士工作站,产生了很好的社会反响。依托商丘古城,立竿见影提升商丘文化品牌影响力,最好、最有效的借力方式,无疑是把全国文化艺术界商丘籍的名人“请回来”。这个“请回来”绝不是把他们个人请回来,让他们在老家落根,而是把他们的优秀作品“请回来”、创作平台“请回来”、分支机构“请回来”。

  其实,“徐铭艺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艺术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党组书记徐铭,是我市民权人,他在中国美术界、收藏界具有重大影响。前几年,民权县拨专款建立第一座“徐铭艺术馆”,随后,市政府拨专款在商丘博物馆内建立第二座“徐铭艺术馆”,为两个艺术馆的建立,徐铭捐赠精品力作数百幅,价值数亿元。

  徐铭在我市是开先河者。假如,我们把“徐铭艺术馆”扩大10倍、100倍,分门别类为我市走出去的艺术家设立美术馆、雕塑馆、书法馆、陶艺馆、建盏馆、特色手工馆等,相信,他们一定会把精品力作无偿捐献给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艺术馆。精品力作云集的馆藏,具有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它的影响力更会随着艺术家影响力的扩大而日益扩大。

  在“走出去”和“请回来”中讲好“商丘故事”,着力提升商丘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能够更好打响殷商文化之源品牌,助力建设文化发展强市。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