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惠济乡

打好“牛算盘” “犇”出致富路

记者 蒋友胜 通讯员 马学贤    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

  “脱贫户来我这儿都是买的小牛犊,育肥一年,他自己能销售就销售了,不能销售的,统一给他销售,使脱贫户一年一头牛收益3000至5000元。”2月18日,柘城县惠济乡刘屯村盛牧养殖厂负责人王磊说道。

  记者走进刘屯村盛牧养殖场看到,一座座标准化牛舍映入眼帘,王磊告诉记者,圈舍里的肉牛有西门塔尔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利木赞牛四个品种,一般养殖一年左右便可出栏。近几年,随着肉牛养殖业行情的上涨和养殖技术的提高,王磊在各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肉牛养殖规模也得到进一步扩大。“我以前养了100多头到现在发展到300多头,这都是我们乡给予土地、资金贷款等各方面的政策支持。”王磊说。

  2021年,在乡政府的扶持下和当地龙头企业莲旺牧业的带动下,王磊与乡政府签订产业发展资金合同,流转了20亩土地,创办了盛牧养殖场。由于缺少肉牛的日常管理经验,王磊经常到莲旺牧业学习取经。遇到难题时,乡政府联系技术人员还上门帮忙解决。同时,盛牧养殖场与莲旺牧业开展合作,以大企业带动养牛产业发展。

  “我们公司主要采用自繁自养的模式。由屠宰场上门收购,去年卖了100多头牛,净利润60多万元。”王磊高兴地说。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盛牧养殖场采取“公司+新型经营主体+脱贫户”等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牛犊,同时提供饲料配方技术、防疫、收购加工和市场销售服务,拉动群众增收致富。养殖场主要饲料为玉米小麦秸秆,饲料主要来源于周边农户,不但解决了焚烧秸秆对大气污染的问题,还增加了周边农民的收入。

  “眼下,乡里给我协调了10余亩地,更增强我对养牛的信心,我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王磊告诉记者,他要继续把摸索和总结出来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让乡亲们都能靠养牛敲开“致富门”,过上“牛日子”。

  据悉,2022年被评为“河南省养牛大县培育县”的柘城县,把发展肉牛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振兴乡村产业的重点,健全组织保障,制定支持政策,加快肉牛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存栏5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70个,存栏10头肉牛以上的养牛场212个,肉牛养殖场户441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5万头。其中,惠济乡存栏肉牛2万余头,规模养殖场13家,现有肉牛产业龙头企业1家。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小规模、大群体的发展思路,从推动乡村振兴、改善人居环境方面发力,积极推行千家万户搞养殖的模式,全力打造肉牛产业强镇,真正让群众依托肉牛产业‘牛’起来,开启群众增收致富幸福门。”惠济乡宣传委员黄瑞英说。

商丘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于商丘日报社和商丘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商丘网—商丘日报、商丘网—京九晚报、商丘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商丘网联系。

※ 联系电话:0370—2628098

版权所有 ©2022 商丘网 sqrb.com.com 豫ICP备05019403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