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与经济发展环环相扣,既是市场主体获得项目进入市场的重要途径,又是检验地方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科技发展、锚定智慧交易、创新服务效能,构筑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全流程电子化、不见面开标和无纸化办公4个100%电子化交易平台,打造“四个一”服务体系,为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营商环境赋能助力。
“一张网”纵横贯通
为让市场主体充分享受“网上办、零见面、一次也不跑”的便利,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一网通办”原则,将所有服务事项全部线上办理,积极打破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壁垒,推进业务协同、数据共建共享。
——打通交易系统与市工程并联审批系统、政府采购审批系统间的信息壁垒,进一步压缩项目进场登记办理时间和流程。
——打通各数字证书(CA)企业之间的技术障碍,实现省内各类CA在商丘交易平台的通用。
——建设市级领域统一的招投标市场主体信息库,实现“一地注册、全市通用”。
——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模式,上线使用智能客服系统,为市场主体提供24小时线上、实时、自助咨询服务,全面提升企业群众办事的体验感、获得感。
“一站式”服务到底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积极推行“一站式”服务模式,将服务的触角延伸至交易各个环节,开展全流程电子化线上办理,实现招标人及招标代理机构“只用跑一次”、投标人“一次都不跑”、“全程不见一片纸”的工作目标。
同时,进一步统一规范、公开透明交易行为,让交易全部流程可视化、服务进度全公开,让交易在阳光下进行。建设大数据分析监测系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对交易活动监测分析,实现市场主体和交易过程信息全面记录、实时交互,自动识别交易异常情况,确保及时发现、预警围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为行业部门监管增加针对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一面不见”提速增效
从座无虚席的开标室到仅有寥寥数人,现在,远在外地的投标人不用专程跑来,就能通过网络参加现场开标。“投标不跑路、交易不见面”的参与方式,将过去几个小时的开标时间缩短为几分钟,不仅大幅缩短了交易时长并且有效解决了“投标人开标必到现场”的难题,切实为广大企业降低了投标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交易效率。
此外,“不见面”开标全程留痕、可追溯,监督人员和业主代表登录“不见面”开标大厅即可对开标过程进行实时监督,投标人通过“不见面开标系统”见证和监督开标全过程。截至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已完成不见面开标项目5958次,交易金额1324.95亿元,节约资金6.27亿元。
“一条心”优化服务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交易服务标准化、减负最大化,多策并进优服务,换来营商环境“亲清轻”。
强化制度,明确标准。本着健全制度强基础原则,制定实施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AB岗工作制度等,大幅提升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便捷性。
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按照服务事项能短则短、能简则简、能优则优原则,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刀刃向内的勇气简化优化服务流程,清理和规范交易过程中需提交的各类证明材料,项目入场由以前需要提交资料14项简化为4项。通过减少交易环节,取消投标报名,提升服务效能,我市公共资源整体交易时间压缩3天以上。
多措并举,降低成本。从“有什么给什么”转向“要什么有什么”“想什么做什么”,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千方百计降低企业投标成本:全省首家“三批次”自动退还保证金,避免企业保证金占压时间过长,目前已累计提前退还保证金30亿元;建成全省首个覆盖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的“秒开”型电子保函平台,帮助投标企业减少资金占压20亿元,为市场主体融资近7000万元。